皇帝混球别怪臣奸(筱说历史系列之3)

忠奸自古如冰炭,巨奸戏台尽白脸。

对巨奸,人们又恨又骂,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冤有头,债有主。巨奸固然可恨,但可恨的当不是这些具体的毒物,应是毒物的制造者——皇帝。

凡事都必须追根溯源。忠与奸都是相对而言,奸臣与忠臣贤臣相对,有忠必有奸,有贤必有愚。忠奸均如野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他们总是春风吹又生。没有哪个时代没有忠忠,也没有哪个时代没有奸臣,只是形势的土壤是适合奸臣还是适合忠臣,而皇帝就是这种忠奸产生土壤的制造者,所以忠奸之有无、多少,关键要看有没有让那些‘人在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土壤制造者。如没有奸佞产生的土壤,即使有,也能及时铲除那些毒草,则社会清明,反之就社会昏暗。

奸臣之生,谁之过?一言以蔽之,九五至尊的皇帝。

每当皇帝昏庸,朝政紊乱之时,必会产生奸臣,甚至必会产生巨奸。远如夏商周且不去说,因为有不少传说的成分在内。

且从千古一帝的始皇帝赢政说起。秦王混一六合,奠基封建专制集权体制。作为帝国的开创者,虽则他开驰道,修长城,驭匈奴,滥用民力,无量数的黔首辗转于死亡线上,但他对帝国命运极其关切,所以在其统治下,且手段不凡,故当世并无巨奸产生。

其子胡亥则完全不同,他生于宫廷,受教于阉人,知享乐而不知治国理政,加之他斥逐李斯等贤臣,认奸佞赵高等为大忠大贤,对赵言听计从,结果被当成了傀儡,想独立也不可能。后来赵更指鹿为马,愚弄朝臣,架空胡亥,他也落得身死国灭的悲惨下场。

我们能单骂赵高奸诈?自然赵高是大奸,但当秦始皇在位时,赵高之流也一定有,只是他们没有产生的土壤,所以不可能占据要津,当奸臣不居高位之时,自然不会发生多大的破坏作用。

大唐盛世,也并非一例的忠良。李渊治下的裴寂,李世民治下的封德彝,当时也身居高位,但由于皇帝自身清醒,虽则有时也乐于享受其奸带给自己的快乐,由于帝国发展终于还是压制了享乐的欲望与懈怠的危机,所以容易及时识破其奸计,故奸臣虽奸虽毒,不能尽售其奸、不能尽洒其毒害,相反将其限制在了一定范围之中,因而也就没有大奸大恶心问世。

李世民的孙子李隆基,虽骨子里透着公子哥的倜傥,但毕竟身经患难,历经磨折,削平太平公主之乱,继位之后立即刷新政治,任贤臣,祛奸邪,攻伐征讨,与民让利,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当他弯着腰像牛一样耕地爬坡之时,一身正气,自然百毒不侵,虽有奸佞,没哪个身居高位,不在其位,自然也就没有发挥他们负面作用的舞台与空间。不得不说,姚崇、宋璟等贤相,不是自己产生的,是大唐盛世欢歌的土壤产生的,没有李隆基的励精图治,也就不会有贤相的出现。

当天下承平日久,文治武功均臻极致之时,李隆基四顾宇内,歌舞升平,外无强敌,内无忧患,不觉无所适从,于是懈怠之心萌生,而享乐便成了空虚或无目标的最好补充。这时,再看那些曾经视之为宝的反复劝谏他的贤臣们,看谁谁不顺眼,什么张说、张九龄,一个个面目可憎,就干脆赶得远远的。

而早就曾在朝堂的李林甫便有了施展空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李林甫这小子,历史上名声很大,可谓飞机上挂马桶——臭名远扬,他城府极深,史称"口蜜腹剑",嘴里像抹了蜜一样,心里却藏着一把又一把的利剑。他口中的蜜让那些反对者放松警惕,且失去攻击的借口;而他心中的剑则伺机而动,一旦时机来临立即飞出。狐狸再狡猾也逃不过猎人的眼睛,满眼正直的文武都是好猎人,可惜他们都被皇帝施了定身法,浑身的劲儿怎么也施展不出来。因而,纵然,朝朝上下都晓得李林甫是奸臣,甚至皇帝最宠信的宦官高力士也曾谨慎进言,但当李林甫能投其所好时,任你说得再入情入理,也入不了李隆基的心,因而他硬是无比的看好李林甫。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二千年过去,这话依然是真理。其实真理并不因时代的变化而褪色。试想一个见人就点头哈腰、满面堆笑,就巧言花语,他能是真的吗?孔子的老师老聃不也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吗?就像鉴宝师们眼里的宝贝,如果一点纰漏都没有,十有八九是赝品,正合金无足赤的道理。

所以李林甫所作所为让人舒服,也最让人恐惧。

如果正常人,肯定能认识到。但当一个人思维不太正常的时候,就往往难辨真假好坏。

李隆基的倚重李林甫正处于此种阶段。

心中所想,常同于亲身所做。心里想什么,做的也是什么。当李隆基想大有作为,想要开辟盛世之时,他是清醒的,他的判断力是准确的,也是不容易被病毒侵入的。

而当他懈怠时,他的思维就钝化了,他的眼光就不敏锐了,他的身边也就会聚焦起一群一群的奸诈之辈。

奸臣有个共同的名字是"奸"。其实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精",也就是他们都有奸的"资本"。像李林甫,堪称巨奸,确也颇具治国理政之才。当玄宗倦怠于朝政之时,李林甫打理得头头是道,给他弄钱,给他征兵,给他批阅奏章,让他腾出功夫、腾出精力去尽情享乐,去纸醉金迷,去歌舞升平,去镇日里泡妞K歌。

我们在痛斥李林甫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深入地想一想,是谁生产了李林甫呢?没有李隆基的昏庸,哪来李林甫的弄权?你大权之所以旁落,是因为你对权的神圣性看淡了,所以给那些觊觎充足的空间。

五代十国,更是奸诈辈出。源于那些草头王们一旦身居九五之尊,混球的本性更是迅速而彻底地暴露出来,也因此他们身边立即就会聚集起大大小小嗡嗡直叫的一群群苍蝇,让你拍不完,打不尽。

大宋开国,像太祖太宗真宗仁宗神宗等,虽一代又一代都不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但都还存有图治之心,因为有抱负有追求有目标,所以也就没有巨奸诞生的土壤。

一旦宝座传到了那个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的道宗皇帝,那些狐狸苍蝇的就全都跑来了,飞来了,那些谄媚之徒终于迎来了他们的春天。

踢球的高俅,善书的蔡京,逢迎的童贯,一个个应运而生。社会上便流传出了"打破筒,泼了菜,便是人间好世界"的民谣,但在皇帝眼里,这几位都宝贝得不得了,对他们信任有加,又是升官,又是赏赐。自然,当金国大兵压境之时,也便无勤王之兵,只能举起白话旗,父子两人以及后妃、官员一根绳子串起来,都被掳往冰寒偏远的五国城了。

元明帝国也一样,统治者清明之时,贤臣辈出,一当皇帝追逐声色犬马,奸臣们就像窖存已久的老酒,昏君们看在眼里是美的,沉在心底是香的。

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那也是一个奸佞之辈,因曾陪天子读书,深得帝心,但他治国之才无,乱国之能多。他怂恿着皇帝御驾亲征,讨伐瓦剌,几十万大军出征,计划全无,行军路线一变再变,为了要在乡人面前争个面子,竟要大军从他家乡经过,听说对家乡可能造成危害时,又马上取消,如此作战,简直就是儿戏。将帅如此无能,三军岂不累死,又有谁肯为他卖命?

诸如此类的历史事例举不胜举。一句话,奸臣都是皇帝所生,是他谪亲的儿子,比所谓的太子、皇子要亲很多,也因此演出了一出又一出的人间悲剧,以致一次又一次地生灵涂炭,给黎民百姓造了一茬又一茬的孽。

当我们痛骂奸臣之时,更要真反思奸臣制造者的所作所为。据说当年唐明皇从蜀地回到长安,百姓居然夹道欢迎这位,还认他为太平天子。只有到了唐以后的王朝,人们才开始反思,才悄然大悟,那个太平天子曾带来了多少人间罪恶。

读至此,不由得仰天浩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个让历史研究者无法忘记的日子:公元756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 天刚蒙蒙亮,寂静的皇宫中突然喧闹起来,从里面冲...
    言之以文阅读 785评论 0 0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3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943评论 0 2
  • 今天上午陪老妈看病,下午健身房跑步,晚上想想今天还没有断舍离,马上做,衣架和旁边的的布衣架,一看乱乱,又想想自己是...
    影子3623253阅读 2,947评论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