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就正式离开字节了。
我是2021年五月入职字节,2022年七月离开,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入职那天是五月七号,天气晴朗,阳光有些曝晒。当时被汹涌的入职人潮吓住了,目测约有几百人在中航广场同时入职,一楼的大会议室里坐满了即将入职的同学,还有不少来晚一点的站着排队。
当时还感慨不愧是大厂,我之前的公司都没有这么多人同时入职的场景。有种流水线员工批量入职的感觉。
今年3月份,中航高楼10层有同学得了新冠,我就在9层办公,在公司隔离差不多36小时。回想起来,当时大家都挺卷的,下午看到楼上有人得新冠的新闻,完全不当回事,继续coding,开会干活。晚上做核酸,一直等到凌晨2点,确定当天回不去了,就在地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起来大家继续coding、开会、干活,半夜才定下来撤离,晚上12点多才乘坐大巴车回家。开启了断断续续两个多月的隔离生活。
隔离期间突然觉得在家办公特别好,效率高,每天能减少两个半小时的通勤。于是种下一个种子,以后要找一个居家办公的公司。
说一下为什么离职吧?我来字节的时候,对字节有些憧憬,去的是新组建的部门,感觉会有更大的空间,施展拳脚。当时很想干的久一点,所以少要了现金,多要了期权。
同一个公司,不同的部门,或者是不同的leader,区别非常大。字节是一家很不错的公司,能看到他的全球视野,也能感受到布局全球的野心和格局,一日免费三餐,还有下午茶,内部健身房和外部健身房都做的非常好。而且我很认可字节的slogan:
inspire creative enrich life
我甚至把这个slogan加入到了我的人生格言中。不过不管是 inspire creative 还是 enrich life 都需要一些时间,可能用户可以通过抖音,头条等app 丰富生活,激发创造力,可是内部工作同学,天天卷着加班,还是挺难丰富生活的,基本上都是丰富加班了。
我这一年多主要做的是字节 toB 战略下的某个小小的子项,具体就不说了,还是要有职业操守的。主要的想走的原因是做的太心累,合作很累,又很卷。
这次主要看了几家自动驾驶(momenta, 文远知行),外企(亚马逊,hulu, jerry),一些创业公司(数据库公司,私有云创业公司)。
国内公司面试和外企面试时两个套路,外企基本上就是leetcode + system design。国内的话基本上就是各种八股以及方向符合度,还涉及到少量的coding。
我在旷视和字节都担任过校招和社招的面试官,面试和被面试都至少上百次了,算是经验丰富。其实很难说那种面试方式更科学,个人觉得最好是开源轮子 + coding + 项目深度三方面综合吧,这次面试接触到了system design。感觉system design是一个很好的考察方向,ood 考察实现,架构考察知识面,学习深度,以后好好准备,学习学习。
面试结果,hulu三面有一道题没有Bug free挂了。亚麻时间没安排好 oa做完了,但是来不及做loop面试了。自动驾驶momenta拿到了offer,其实方向挺喜欢的,就是加班太多了,比字节还卷,但是卷的有意义,所以拿到这家offer就提离职了,可惜最后没去。
文远这家感觉不错,一面面试官感觉很有范,二面面试官是谷歌出来的,特别随性,我很喜欢,终面没面完,因为jerry发offer了,就不往下走了。微软和小马投的稍微晚了点,没有开始就不往下走了。
为什么选择jerry,说起来我最开始不太清楚这家是做什么的,脉脉上无意加到了hr的微信,开始面试流程。最开始是做coding test。
其实当时精力没太放在这家上,主要是放在了一个数据库创业公司的coding test上了,搞了各种高级好看的测试case。像coding test或者是system design这东西不是说功能完成了就行,基本功能只是60分及格线。这种离线小任务是展示自身水平特别好的平台,从基本功能实现,到设计模式,到语言特性应用,高级玩法,函数式编程,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测试case。写出漂亮的测试case特别加分。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无心插柳柳成荫。认真准备的数据库创业公司挂了。无心准备的jerry却过了。在后续的jerry面试中,越来越感觉到这家的专业,典型的外企面试,online coding + system design + 项目面试 + 交叉面试 + behaver面试。面试官感觉很不错,是外企那种典型的技术 + 沟通方式 + 气质。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选择jerry的原因很简单。第一是这家公司可以远程办公,base全国,年假较多,不放国内法定节假日,而是直接给了28天的年假,综合起来是 28 - 11 = 17 天的年假,可以错峰出去玩。
第二是做的方向比较喜欢,是云原生devops方向,基于AWS github等平台,典型的外企创业公司的技术栈。
第三是感觉面试官们都很靠谱,做的业务也很合理,理解上是一个startup的美国公司。
第四是有机会润,如果国内互联网还是这么年龄歧视,润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办公室上班了五年多,自从三年前搬到郊区,每天单程通勤都是一个小时起步,在字节上班的时候,单程要一个半小时,晚上不打车来回就三个小时,每天什么也不干,光通勤就觉得疲惫了。
终于,我要远程办公了。把时间还给自己,可以每天健健身,看看书,减减肥,甚至做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后可以一定程度的一边旅行,一边办公。
说在最后,再见了字节,承蒙照顾,此去星辰大海,有缘江湖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