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证苏东坡与海南的不解之缘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馀。”
车载着千年的时光,脚踩着千年的岁月,追随者着千年的等待,体会着千年的孤独独。 2018年春节假期,自驾游从信阳到虎门,从阳江到徐闻,从海口到儋州,一路走来,到达中和镇。窄窄的街道,沿街的楼群,别致的三轮摩托、节日喧嚣的气息。苏东坡肯定想不到,当年他谪居的这个荒芜之地,近千年后却是这般繁华热闹。
过一座桥,城南,远远望见一座红色庭院,在绿树的掩映下,伫立在一片开阔地上。 走近这座古朴的红色庭院,抬头便望见朱门的牌匾上书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东坡书院。迈进朱色大门,一座小桥便将我们引向一座亭子,这座亭子叫“载酒亭”,左右两侧是荷花池,池中荷叶碧绿如染、硕大如盘,个个坐卧于清水之上。往前走,就到了“载酒堂”,门楣上书的“先生悦之”四个字,十分醒目。
载酒堂是苏东坡居住生活、讲学授书、喝酒会友的地方,房屋虽然简陋,但每天都“书声琅琅,弦歌四起”。再继续往前走,到了大殿。大殿正中放着一组苏东坡讲学授书的塑像:苏东坡在持卷讲授,好友黎子云在认真聆听,而儿子苏过则恭敬地站在一旁。殿上的木匾题名为“鸿雪因缘”。 书院两侧还建有两座小院,分为叫西园、东院。西园是一座花园,生长着各种奇花异草。而这些奇花异草中,立着一尊苏东坡铜像,赫然瞩目。铜像头戴斗笠,身穿长袍,右手持着一卷书,左手提着长袍,走在乡间小路上。东园有一口井,叫“钦帅泉”,当地人也叫“酒井”。
在海南儋州,随意问哪一个当地人,大多都知道苏东坡。在他们眼里,苏东坡是古代伟大的人物,虽然被贬海南,但海南人民敬重他,他也为海南人民做了很多事情,留下了很多文化。
在拥有近千年历史的书院行走,在千年古镇上逗留,看到繁华,你很难把这里与公元1097年的“载酒堂”挂钩;看到古朴,你很难把这里与公元2018年的中和镇相比。时空穿越,岁月横亘,也许只有来到这里,寻访东坡先生的遗迹,触摸伟人的灵魂,才能自我领悟。
公元1100年,朝政更替,元祐老臣获赦,六月二十日,苏东坡也遇赦北归。当他和儿子苏过离开儋州时,当地许多老百姓担着酒水与干粮,一路为他们送行。直到在澄迈老城的港口,苏东坡和苏过登船漂浮而去,在大海里消失了影子,老百姓们才转身含泪归去。
作别时,苏东坡在澄迈留下了他在海南的最后一首诗歌《六月二十日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日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抒发了遇赦北归的喜悦和离开海南的不舍之情。
苏东坡一生耿直,愈老愈艰,晚年被贬海南,原以为要老死海外,不料却遇上爱戴他的海南人民,不怪他临终前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把孤悬海外的儋州与黄州、惠州相提并论,由衷地道出他的感激之情。 “苏东坡把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贬谪地当成自己的功业,其实里面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是带着一种自嘲的口吻说的。”
在海南儋州的三年,是苏东坡在生活上遭受苦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更是他人生精神升华到极致,对人生意义哲思体会最为深刻的时期。这一时期,他在苏过的帮助下整理杂记文稿,汇集成了《东坡志林》。他还完成了对《尚书》的作注。据统计,苏东坡在海南诗作130多首,这其中包括他的和陶诗15首。
苏东坡离开海南后不久,于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于常州(今江苏)。
伟人已逝,近千年后,2010年海南儋州举办了首届东坡文化节,之后与眉州、黄州、惠州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
苏东坡的一生,在政坛上大起大落,巨大的落差令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一生漂泊,垂老投荒,他经受了巨大的磨难。然而他仍然能够用超脱的方式调节自己,足见其胸襟之坦荡。苏东坡在海南的这个时期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一种伟大的人格,一种进退自如,超然人生的文人士大夫的最高精神境界。
林语堂说:“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间世上偶然呈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见证苏东坡与海南的不解之缘,其实也是在讲述一个名字的记忆,更是在讲述苏东坡留给海南人民的文化财富与精神遗产。海南这块热土,曾经拥抱了苏东坡,苏东坡也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足迹。之于海南,苏东坡是文化和精神的代言人;之于苏东坡,海南是最后的暮年生活,也是“人情不恶”的故乡,像一场梦,更像一次真真切切的“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