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记忆》

                       (原创作者:阿蓉)                  

                                    “699散文写生之11”


     当穿过比白云还高的盘山公路,当眼前闪过一个个云蒸霞蔚的山间小盆地。我们似乎来到了更大的仙境 ,丽江坝子豁然就在眼前。脑海里首先蹦出的念头是:山高月小。脚下的土地高远辽阔,天空似乎很近,伸手可摘星辰。

     秋收后的玉米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野油菜嫩绿肥厚,随手可拾。尽管一丛丛玉米杆垛子像森严的卫士,年轻的身体需要更多热量。我们不管不顾,忙得不亦乐乎,伺机私自加餐以抵消一个早期吃四五天馒头的不适。

     在木制的教室里给学生上课,声音并没从格子里飘散,也没传到隔壁教室,大概只有些许余音缥缈到远处的雪山上。在更大的教室里听老师评课,辅导。她顺便说这房子有几百年历史了,我不担心它会垮掉,只是觉得板凳也似乎有文字的韵味,板壁似乎也有先人墨香的踪迹。并不害怕与他们交谈,如果可以,却想问问这里的过去是怎样的悠然静谧。

     清晨,出门就见到花烟柳雾笼罩的民居,仿佛到了江南水乡。只是这里桥不多,只有青石板路面于各家各户门前,柳树成荫,每条比邻的路中间充满潺潺流水,不是大气磅礴的潮湿,而是悠悠的流动。人们随手打水冲洗路面,却不曾污淖水体,没有泥土的味道,而是雪山的清澈见底。

     一路的小吃店,老板居然用电炉做早点,惊讶不已。原来这里才八分钱一度电,只有家乡的三分之一吧。那早点也清新,犹如玉龙雪山上空飘来的清风味道。烤糕点的铺子也真多,物美价廉,有时会让人怀疑各商家似是自产自销。雪山之水灌溉,哺育了一代代纳西人,水电的发展让人们得到更多实惠。

     偶而也逛到四方街,品尝下千层饼,那酥脆,温润,沁人心脾的美妙至今留存心底。路过一座几乎没有坡度的拱形石板桥,任意的沿着河边游走,一个卖核桃的老人,喊的价格似是很便宜。等到称好付钱,才发现说的是市斤的价格,但比其他地方仍是低些。而那银器店的物品玲珑,精巧,透着些展示和收藏的含义,事实上也并不贵。

     黑龙潭公园的茶花映着远处雪山的脸颊,盘根错节的虬枝透出古老沧桑的根基,那树下流淌的水到了谁家门前。沐浴室里有隐约的绿意,似门外就是葱绿苍翠的菜园。人民广场上伟大领袖的雕像依旧意气昂然,挥手致意,像在呼喊:人民万岁,人民辛苦了!

     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的七星毯仍没放下,勤劳的人们“背出”祥和,惬意的幽静生活。上千年的东巴文字只是形象的符号,而静静洋溢的怡然自得才是历史的底气,你是一个谦谦君子,明朗,纯净地书写着古往今来,豁达地迎接着路人。

     自从二十多年前离开丽江,再也没能涉足半步,今天如风中婉转的鸽音,又一次勾起那鲜活的记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冰的小屋是我丽江之行目的地之一,只为去感受一下大冰在书里描述的那帮人在一起发生故事的地方。 去的前一天在喝茶的时...
    正齐读道阅读 7,202评论 34 17
  •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老板,不会请你喝茶。 在丽江一共住宿三晚接触了两家客栈的老板,每一位都表现的很平易近人,让人有一种...
    正齐读道阅读 1,273评论 2 2
  • 走进“滋味馆”是在丽江束河古镇一次无意的闯入,未曾想就是在这个地方我们体验了不一样的当地生活。 这是一家临水的餐馆...
    正齐读道阅读 395评论 0 3
  • 飞机降落在丽江三义机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 取行李的时候,提前联系好的司机师傅打来电话,说在出发厅的三号门接...
    正齐读道阅读 401评论 10 3
  • 昨晚我们小组聚会,大家一起谈论这一年的故事,晓宇说起自己的一年从写硕士论文到最后顺利毕业的心路历程,佳莉说新的一年...
    LaneyChou阅读 28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