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妙解

            第二章

道的特性  超越二元对立

天下皆知美之为we′i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和he,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chu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fu居。夫fu唯弗居,是以不去。

    广泛社会大众,都认为自己能分辨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会形成很不好的风气。不是好事。

    大家都认为自已能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不是好现象,社会风气会变成很不友善。(因众生从自我好恶出发去界定美,丑、善、恶,就会制造出很多的冲突、对立,让民心不纯、世风日下。自我若起虚妄分别,就会制造出种种二元对立。  )

  界定出何为美,同时就制造出何为丑;界定出何谓善,同时就创造出了不善。

    不去做对比,万物都是单纯而神圣的存在。一旦做对比,就有二元区别产生,若加上各人好恶,就马上产生二元对立,冲突。

  有与无是相对比而生,难与易是因相对比而成,长与短也是相对比才形成。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也都是因对比区分才形成这些概念。

  所以得道的圣人,不去虚妄分别、妄下论断,不胡作非为。自身顺天之道而为,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效法  道  化育万物,做利益一切众生之事,从不推辞;生养万物而不占为己有;做许多利益众生的事,心中没有任何傲慢;做很多积功累德之事,却从不居功。

    就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其所积累的阴德就不会消失,受益的众生会永铭在心。(有自夸,居功之心,其功就会很快抵消掉。 )

  注: 本书中的  “众生”  指:  所有有生命的统统称为众生,如人类、各种动物、植物。

  道德经告诉我们,人要懂得好自为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有爱还是无爱,我们都不能让它过度左右我们的情绪和生活。当我们被爱环绕时,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当处于无爱之时,也不要哀怨自怜,而是要学会自我慰藉。

  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我们无法掌控一切,但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笑看花开花落,岁月静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