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应该是小有所成的时候,不能再给放纵自我的理由了。
一
有时候我看别人写完的一篇文章,总觉得是分分钟的事。写不出来大多是才能不够,肚里的料不足,大多的时候都怪罪到灵感的头上。觉得写作就应该一气呵成,下笔成章才是。轮到我自己写公众号的时候才发现是现世现报,以前口气太大,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完全忽视了下笔前的准备、构思和琢磨。
这不,我就是这副德行,每次打开电脑我都要狠狠地在内心天人交战一番不可,斗争的不行不行的。裹着毯子,把自己的头埋在其中,直到做出了决定为止。有时候上进心赢了,说一天才可以更新一次呢,不要浪费今天的配额!心里的另一方在嘀咕,着什么急!先躺会儿!我要是真的接着躺会儿,那我更新公众号的事儿就泡汤了,没影了。
懒癌也真的是一大癌症的呢!
今天我闲着没事,就翻看自己手机中记录日程与灵感的地方,我往一两个月前查看,发觉还确实挺有意思的。
9月18日:2016年年度目标公众号更新50篇。
9月21日:还有一篇就30篇了!
9月22日好像是对自己的写作思路的一个整理:写公众号,走心,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自己的感悟、认知。
9月23日如下:已经写了32篇了,马上33篇,还有两篇,把自己掏光!
恰好今天很巧,我刚查看了下,今天我正好推送了42篇公众号文章了,距离上次的32篇已经多出了10篇。超出了原来的既定的35篇。看来日耕果然还是有收获啊!
9月23日晚上我给自己打气,鸡汤味道很浓:有一种人不会辜负上帝赋予自己的才华,所以加倍努力。也不知道我后来有多少是受到这句话的启发。
9月25日我写下这样的话:更新的文章提前一天写完,放轻松,占用每天的时间、精力的10%。
现在看来还是蛮搞笑的,其实也就是距离现在很近的时间了,我也不知道这个10%是怎么计算得来的。可能当时觉得每件事情都应该在生活中占一定的比例吧,这样不至于慌手慌脚,顾此失彼。
手机上面记载的更多的是写作方面的灵感,有什么好的主题,想法,念头,或者偶然间看到的一句很打动我的话语、歌词、广告词。还有在书上看到的很受启发的段落,或者将来打算引用,我都拍成了照片转发到此处。还有浏览信息觉得有用的地方就截个屏,也算是创建了自己的灵感库了。不愁以后没有素材用了。
留意生活的话,处处皆是灵感,都能够为我所用。
也许我已经将写作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所有无论我走到哪里去,头脑里的雷达都会自动打开,搜寻一切可以用得到的资源。如同呼吸般自如。
光有热情和素材是没有用的,更要充分调动大脑,把灵光一现的火光变为流畅的文字,把琐碎的、只言片语的素材放到合适的地方,让文章如同行云流水,只为表达自我服务。
除此之外,原来写字既是脑力活动也是体力活儿,每次写完2,3千字我都感觉搜遍了脑洞,用尽了大部分的力气。也许缓一缓还可以接着写,但我一般也都打住了。
每次看到有些写作者天生精力旺盛,下笔如泉涌,收都收不住,一天写上上万字都不是事,1,2个月就出版一本书。真的是把我震惊在座位上了。我一般不愿意勉强自己做这件事,完成的差不多了,写爽了就够了,没有非常的目的,也许是我写的慢的原因吧。
其实还不错,我对自己的定位是长跑型选手,争一朝一夕也没多大意思。我要是能够坚持写下去,哪怕留给退休后的自己看,也都是件乐事。
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这么形容长城的:绵延的长城是以稳定的形态把自己固定在那里,用时间来对抗,来揭示自身的存在。
这世上最有魔力的地方在于时间,时间验证了真伪,验证了生命力,验证了值得相信的而东西。
青年作家刘同在新书中提到张爱玲的出名趁早论:
“放在如今几乎没有任何显示意义。那个时代,信息传播太慢,人要足够有本事,才能打动足够多的人,一点点去影响更广阔的人群。
那时一个人如果出了名,是因为有足够大的本事,并非简简单单的浮夸。
而如今,网络上随便说几句有悖常理的话,便有一夜成名的机会。
十年来,前赴后继的网络红人一个接一个,而一直被大众关注,靠着实力留存下来的几乎绝迹。”
如果我们站在十字路口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做的话,那就充实自己的实力,让时间来说话吧!
不要担心没有机会,机会并不会只光临一次,而且最好的机会往往出现在你准备足够多、足够好的时候。
随时都可以出发,随时可以亮剑。
如果毅立的足够久,本身就是场奇迹。
二
某次没事干,翻出《奇葩说》第二季来看,其中的一期论题也蛮有意思的,长生不老是不是件好事?我脑中的声音第一时间告诉我,不是好事。
虽然长生不老是人类梦寐以求的念想,但也许死亡是人类的最好的礼物,生命最平等的地方,尘归尘,土归土。人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对抗时间的魔咒,都是对死亡的反抗。但是如果把生命的对立面去掉,连同生命也没有了意义。这句话并不夸张,如果时间无限量地供给,时间本身也就丧失了价值。
那些刻在我们生命基因里的刻钟乱了秩序,生命也就无所谓成长成熟之说了,当下可以做的事情都可以无期限地延期,最终的结果只是一事无成。这样的人生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生命可以无限期地延长,那将是最恐怖的诅咒。
所以我也会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用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来提示我生命短暂,不可放逸,必要的阶段要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个时间节点我设置在30岁。
30岁应该是小有所成的时候,不能再给放纵自我的理由了。
三
现在距离30岁还有800天左右的时间,我还有多少是可以挥霍的,不经意的?
就连组织一篇文章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也是要大量地读书,进补的,更何况生命中那些更大的事情,在不远的前方等我解决的事情,我还可以当作没事人儿么?不能够了。
那些所有看似突然成名成家的人,他们并不是在一夜间红了,他们并不是耍了嘴皮子,跳了段舞,唱了首歌,写了本书红的。他们甚至是从年轻阶段就在做准备,一直在努力。不知道一路上PK掉多少竞争对手才走到现在的地步。
有人把成功看作偶然事件。比如说如果没有某次机会,如果没有遇到某个贵人,如果不是某个事件怎怎地,那就没有现在的TA了。会有这样的情况的,但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持续的走红凭借的是实力,实力不够会露馅的,还是会涮掉地。
如果你不打算像大多数的人沦为loser,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有发光的时刻,如果你在某个夜晚仰望星空,瞬间激发了你对未来的想象力。恭喜你,你还没有丧失梦想。
梦想谈太多都烂大街了,最好是放在心里,自己好好珍藏就够了,不时拿出来看一下,检验自己做的够不够好,够不够努力。就像是在心中埋藏了一个种子,自己精心养育,看看穿越时空的力量,究竟能不能够长成参天大树。
这世上从来是不缺乏美好的,这世界也不会亏待有心人的,看的是当机会走向你,你拿什么去换?是仅仅雁过拔毛捞到一点好处,还是借此一飞冲天?
所有美好的背面都是有付出的,就像我关注健身的公众号,每次看到美好曲线流口水,但我也心知肚明我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自然没有动人的轮廓。应该是我的惰性,对舒适生活的迷恋超过对健美身材的渴望,我无话可说。Fair enough。
南怀瑾的《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中的一段话,如同当头喝棒给了我一下:
“‘又能如是勇猛精进,谓我于今定当趣证,所应证得,不应慢缓。’
要发狠心,下决心,不要宽容自己,或者说等一下,我现在还在这里读书,这个学期不谈,下个学期我再努力一点,这种观念就不对了。”
敢不敢在这个世界对你狠之前先对自己狠,敢不敢对自己的生活起个誓:我说过的话并不是狗屎,我会而且我能做到的。趁着今天就是你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敢不敢把自己豁出去,求证一个结果?你敢不敢?
天道酬勤,据说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拿这句话做勉。
努力打磨自己。努力修正我的言行。在30岁的时候,拿得出一个还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自己。
燃烧吧,小宇宙!
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吧,我对于自己没有什么可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