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时系统会提醒简书有人关注,然后才想起许久不曾在简书上留下文字了。
当初抱着也许可以宣传一下的心理写了一篇关于颂钵的文章,因此许多人加了我。然而,我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一个个案~但问我问题的人真的挺多。这也是正常的,有时候我会跟某些陌生人聊上一个小时,有时候我完全不想多说话。有几个成了我朋友圈热情的粉丝,点赞挺积极的。
问得多了的问题我后来又写了两篇文章回复,跟每一个人都说一遍有点累,于是统一回复。有一篇专门为一个人写的。因为感受到她的苦。
许多人问的是一个表面问题,问题背后却是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最多人关心的是可以赚钱吗?我觉得金钱真的是一种能量的转换,问是否赚钱之前可以先问问自己是否愿意付钱?
其实大家都一样,我也一样。想问问别人怎么赚钱?想学习一下经验,最好能不付钱去学习别人然后拿来赚钱。
然而,因为所有人都这样想,因此,这个能量链肯定会卡住,所有链条上绑着的人就跟同心锁似的牢牢被扣死在铁链上,谁也舍不得松一松。放开之后是万丈深渊或是海阔天空,真的是仁者见仁的事。
翻开朋友圈,满屏焦虑袭来。导致喜欢每天发几条朋友圈的我现在都不想翻了。
朋友圈的人们都很成功,成功地月入百万,成功的成为某个成功孩子的家长,成功地取得成绩,但凡有一点点丧气的,你都觉得自己根本不配活在朋友圈。即使你的朋友圈本来就是你的。
难道你就是朋友圈里混得最差的那个?
当然不是。但肯定是茫茫人海中平凡的一个,没有骄人的业绩,没有值得炫耀的东西。不会家徒四壁只吃一碗稀饭拌盐,但也没有什么美食可以炫耀,精彩是别人的。
虽然如此,完全离开朋友圈似乎也不太可能。
那是一种连接,一种活在人群中的证明。
最近一段独处的时间多了,楼上住着许多独身老人,脑袋偶尔会冒出,真的要是有一天一个人死在家里会有人发现吗?细思极恐。
每天逛个朋友圈也是存在的证明吧!人存在着总得留下点什么。
从小到大,谁没混过几个朋友圈?从前每天见面的同桌现在成为陌路,从前下班吃饭的同事消失在人海,某个张三李四,想起这个名字恍如隔世。我们就这样进入,离开。
我从来都觉得自己冷情,转头离开从来不留恋。也许是不敢留恋吧~那些曾经的美好一旦变得不美好,那就停在那里就好。
最近又用上微博了,社交从来都是会转变的,社交工具亦然。如果只是有话想说,那何必管对方是谁?如果是有话要对某人说,打个电话不是快些?
朋友圈这种若即若离的暧昧距离啊!对想跟他暧昧的人来说是件好事,我跟我朋友圈里的几位打卡回复朋友们就是如此~我们你侬我侬地暧昧着~浓度刚好,单独暧昧显得矫情了,每天一两次的互相回复,频率刚刚好。
但对于不想跟他暧昧的人啊!简直就是被强。。。。别人的成功,别人的辉煌,看一眼欢喜,看两眼羡慕,一天滚动播放好几次,特么这是觉得自己活得太好喜欢被碾压吗?差不多行了啊!
对于莫名的评论也是醉了的~有些人也许满怀善意想要拥抱你,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熊抱,真的合适吗?
从前不想在Q Q里说话了可以不登陆,微博也可以不登陆,但微信好像不行。
工作生活全部搅一起真的合适吗?
要是从前我估计得因此又进入一轮存在主义思考!这回,脑袋冒出一句话:存在即是合理。
嗯,让该存在的一切存在吧!别人的存在合理,你的存在也合理。即使想法不同,但谁说融合就是要完全认同?
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波心,交汇时互相致意,离开后各自欢喜。
这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