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在休息的时候去书店,去看那些一排排的新书,但很少买回来带回家,我喜欢就在书店待那么几个小时,把无意中看到的喜欢的看完,再回来。
嗯,我有点儿爱占小便宜,这样每次都会觉得:哎呀,自己又没花钱获得了不少精神食粮,好满足。
《皮囊》放在很显眼的位置,我就知道它是本好书了。
读完第一个"我与"阿太的故事,我更是不由得在心里称赞,写得真好。
活到99岁的阿太一生都是一个硬骨头,很牛,很狠的人,她的生活观让我醒悟不少: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因为这个故事,我把《皮囊》带回了家。我知道这本书后来会被我反复阅读,它会是我的启迪。
《母亲的房子》里,偏执倔强的母亲中了邪一样坚持着盖房子,实际上,她所坚持的,是她从没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的爱情。
"你介意这房子的建造者打的是你父亲的名字吗?"
"我不介意。"我假装冷静地说着,心里为被印证的某些事,又触动到差点没忍住眼泪。
"其实我觉得大门还是要放老房子父亲做的那对,写有你们俩名字的对联。"
然后,我看见那笑容就这么一点点地在她脸上绽放开,这满是皱纹的脸透出羞涩的容光。
这可爱的母亲啊。
我想到了我妈妈,她最近也是买房的偏执狂。
弟弟今年考了南京的大学,还不错的一本,已经是我们村里的骄傲了。
妈妈听在南京的姑姑说,南京房价疯长,可以现在考虑买一套,给弟弟预备着。
她到处借钱,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付了首付。她和爸爸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地里一没了农活,她又到处找事做,平时本来就舍不得吃穿,现在更是了,每个月都要还房贷,我一开始很不理解她,觉得她太容易听信别人的话,太偏执。
后来上次回家,听到她和邻居聊天,发现她虽然辛苦,但还是开心的,毕竟在这个村庄里,她还是很有能力的,她的孩子很优秀,她也给了孩子最好的礼物。
虽然她从来没去过南京,虽然她并不向往城市里的生活。
好了,推荐给你们读。
要起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