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讲 焦循的汉学和龚自珍思想

一、焦循生平

焦循(1763年-1820年),字理堂,一字里堂,江苏扬州黄珏镇人。清哲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

嘉庆举乡试,焦循与阮元齐名,随阮元同去山东、浙江。后应礼部试不第,十余年不入城市。修建“雕菰楼”,在里面读书著述。

焦循著有《里堂学算记》《易章句》《易通释》《孟子正义》《剧说》等。

二、思想论

焦循继承戴震思想体现在他对心知的重视,也继承了戴震对人情感的重视。

他推出“人性论”,第一点能知故善,人性善;第二点人能变通,人只有不断增长智慧,不断去变通,才能在环境中生活下来。第三点是进化论,能够趋利避害。

焦循注重《周易》,由字以通词,由词以通道。他认为的格物就是旁通情,格物就是絜矩之道。

事物之间相互交接,互相对应的时候,会处在同样的一个关系之中,那么相互比较,相互感通这是格物。

讲的絜矩之道、忠恕之道,其实就是要去感通他人, 不外乎就是希望人和他人的欲望能够相通。

龚自珍

一、生平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二、思想

第一,龚自珍的心力:天地是人所造,是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

尊心以明道, 心无力者,谓之庸人。心之力注重学习历史,能够把握道。出乎史,入乎道。

第二,自改革的政治思想。君臣之间是共治群分。先有百姓,才会有君主的出现。

龚自珍一生追求“更法”,虽至死未得实现,但在许多方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在社会观上,他指出社会动乱的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要求改革科举制,多方罗致“通经致用”的人才。

在哲学思想上,阐发佛教中天台宗的观点,提出人性“无善无不善”,“善恶皆后起”的一家之谈。

在史学上,发出“尊史”的呼吁,并潜心于西北历史、地理的探讨。

在文学上,则提出“尊情”之说,主张诗与人为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