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柔弱

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坚强②。草木③之生也柔脆④,其死也枯槁⑤。故坚强者死之徒⑥,柔弱者生之徒⑦。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⑧。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注释]

1、柔弱: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

2、坚强:指人死了以后身体就变成僵硬的了。

3、草木:一本在此之前有“万物”二字。

4、柔脆:指草木形质的柔软脆弱。

5、枯槁:用以形容草木的干枯。

6、死之徒:徒,类的意思,属于死亡的一类。

7、生之徒:属于生存的一类。

8、兵强则灭,木强则折:一本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帛书版原文】

句義:人活著的時候,其軀體是柔軟的,死後其屍體卻是挺直堅僵的,並且具有不同的表現。 本章從人與萬物的自然特性來說明人們爲什麽應當遵行守德無離、柔弱處下。

萬物草木生的時候是柔軟脆弱的,其死卻枯乾變硬。

所以說,堅強剛硬是屬於容易敗亡一類的,柔弱微細才是存身延命之途。

兵器和軍隊過於強大,則難免窮兵黷武好戰,最終必然就是敗亡之道。樹木強大,雖可以傲立於風雨中,但也必然會被人取用,僵橫其體。

強大者處下,柔弱者處上。這是自然規律,如果人們主動地遵從,則必然是得道者多助,延長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時間。否則,以常理去求強、求大,而又不知韜光養晦,動輒鋒芒畢露,則必然早敗其身,早敗其邦。

【个人理解】

柔弱胜刚强,这一直是老子的观点,就好像当年孔子拜访老子的时候,老子用手指着自己掉落的牙齿与舌头一般智慧,牙齿是身体当中最坚硬的东西,舌头是柔软的,但牙齿掉光了舌头依然还是和从前一样。其实柔弱本质并不弱,而是具有强大的实力而展现出的谦虚退让的精神。

做人也是如此,一定要不断学习精进自己的实力,在精神的领域不断的追求,在物质的领域不断减损,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造就实力的自己,表现出谦虚退让的一面,让自己不断的从别人那里吸收更多的知识学问,不断的丰富自己,这样自己才能永远保持住这种平衡状态。而过于彰显自己的人,表面看上去很强大,其实非常的脆弱,过分彰显自己容易导致排斥,而且很难吸收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就容易止步不前,另外彰显自己也容易遭到更多的灾祸,物极必反,所以道家才会说“功成身退天之道”的这句话,所以道家讲究的是守中之法,一定要保持动态的这种平衡,让阴阳两极在平衡中运转,让我们的生命价值在平衡中得以体现升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