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穿这件衣服吧,今天天冷,这件暖和。”
“宝贝,水杯放书包里了吗?来我帮你放吧。”
“宝贝,吃点西红柿吧,西红柿营养丰富,我给你夹点。”
……
以上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宝贝从出生到小学前就没怎么离开过家里六位大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妈)的照顾,有时还有保姆随时待命,基本上孩子的大小事全被家里人承包了。
再看爸爸妈妈们,另一边又经常指责孩子没有责任心,不知道自己拿主意,没主见。试问:您都帮他干了,帮他拿主意了,他哪有自己做主的机会哪!
想要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咱们为父为母者暂且勿“焦”勿“燥”,试试下面的方法:
第一, 划定界限,属于孩子范畴的事儿咱们尽量不插手插嘴。父母可以给出建议,帮助分析利弊,做决定的事还是交给孩子吧。
奶奶在北京时,每次孩子洗澡,必然要去仔细给擦洗一遍,“美其名曰”:他哪能洗干净?
好么,您给孩子找了一个多好的借口啊,以后逢洗澡孩子必先强调一遍:我不会洗,奶奶帮我洗。
等老人走了,妈妈只是提醒孩子洗澡啦,他自己就去放水、洗头、打浴液,整个流程还挺顺利,20分钟完事儿。
虽然个别地方洗得不怎么干净,但起码是他自己完成的。到后来也越洗越干净,越洗越熟练了。为母的甚是欣慰。
在属于孩子自己范畴的事情,吃喝拉撒各方面,咱们能忍住不做的尽量不去做。否则,孩子哪里做不好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是妈妈做的。他怎么能觉得自己应该为此负责呢?
您承担包办了他的事,那第一责任者肯定是您哪!这就是责任转嫁。
第二, 孩子犯错时及时道歉,并采取补救措施。
我们经常和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犯错不要紧,只要改正了还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依然爱你。
别说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也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吧。所以咱们不用纠结错误本身,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意识到错误,了解错误带来的后果,以及要为这种后果承担何种责任。
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了错,不是责骂就是忽视,孩子从父母的这种反应里只会学到两点:深深的负罪感,或是犯错没事儿。以后,他要么背负着沉重的负罪感过一生,要么就会去犯更大的错误。
犯错后的补救是在告诉孩子: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你依然要对自己犯过的错承担责任。
其实孩子在一次次反省错误的过程中,他会明白我要为这个错误“买单”。随之,孩子的责任心也会越来越强。
第三, 一诺千金,作为责任感重要的体现,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信守承诺。
昨晚,孩子说要玩一会儿手机,妈妈同意了,问他玩多久。孩子思考了一小会儿,说玩
20分钟吧。20分钟到了,妈妈提醒说:时间到了。孩子虽有点不舍,但还是在打完那关就放下了手机。
曾经为了遵守时间一事,他们也起过无数次争执,到点做不到就指责对方,结果换来的是他更加违背之前的约定。
后来,经过反思,原来那些时间的约定都是妈妈单方面的命令,既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也没有考虑过时间的冗余。说白了,这是妈妈的承诺。
当孩子成为立“诺“人,他就会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有认同感,会迫使自己的言行和它保持一致,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承诺和一致“原理。这时只需要父母适时的提醒,孩子就能较容易地遵守自己的承诺。
相信看到这里,爸爸妈妈们对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也有了些许想法和方向。既然想到了,就放开自己,放手孩子。别真等到你替孩子背锅的时候,真是欲哭也无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