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碧天静,秋深万木稀”,霜降时节不仅是自然时序的更迭,更是检验党建工作“成色”的特殊考场。面对气温骤降、群众需求多元的实际,各级党组织当以霜降为“镜”,照见为民服务的初心;以寒霜为“砺”,锤炼担当作为的本领,在“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中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党的旗帜在基层一线迎风飘扬。
霜降“添衣”,织密民生保障“暖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霜降过后,取暖保障、物资供应、特殊群体关爱等需求愈发迫切,这正是党组织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关键节点。各地可依托“党建+网格”体系,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楼栋,开展“敲门行动”——为独居老人检查取暖设备、向困难家庭送去御寒物资、帮农户抢收秋粮作物,把“民生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同时,联合民政、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霜降民生应急响应机制”,实时监测气温变化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确保供暖管网提前检修、越冬蔬菜储备充足、农业防寒措施落地,用党组织的“行动力”换来群众的“安全感”。
霜降“除障”,筑牢风险防范“防线”。霜降时节,天气干燥、气温波动大,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等风险隐患交织叠加,考验着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能力。各级党组织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风险防控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一方面,组建“党员先锋队”“应急突击队”,在企业车间、山林景区、交通卡口等重点区域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限期整改,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另一方面,通过“线上党课+线下宣讲”结合的方式,向群众普及防火、防滑、防一氧化碳中毒等知识,引导群众增强风险意识,形成“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防联控格局。
霜降“蓄能”,激活基层治理“引擎”。“霜降收葱,不拔就空”,时节提醒我们既要做好当下保障,更要为长远发展蓄势。基层党组织可借此时机,聚焦治理中的难点堵点,开展“党建+调研”行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企业商户,收集群众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意见建议;联合高校、企业等“外脑”资源,围绕“冬季经济”“乡村振兴”等主题召开座谈会,谋划明年工作思路。同时,依托“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党员干部在应急处置、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能力,让党组织不仅成为“寒冬里的暖心人”,更成为“发展中的领路人”,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