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工作上我们常常受执行力低下,自律性不强,拖延症等的困扰。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拖延症是因为执行力不够,而执行力不够是因为不够“自律”。也有很多人觉得当我们下定决心改变之后,第一步都是应该给自己定制各种计划。但其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而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才让我们一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以拖延症为引子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自律。
一、重新认识拖延症的因果关系
大多数年轻人在一次次面对Deadline来临,而自己要做的事情却一筹莫展时,往往会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有拖延症以降低自己的罪恶感,周而往复,渐渐的麻痹自己,也就达到一种看起来无药可医的境况。
这里我要说的是拖延症并不是做不好事情的原因,一切的责任也无法归咎于拖延症。事实上,拖延症只是自制力不足而导致的一种结果。而导致拖延症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心理动力,没有动力去做一件事导致的结果自然就是一拖再拖,也就是所有的拖延症。
而如果想要改变拖延症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着突破自己,去做出改变。当然,在这之前,前提是要有自我改变的欲望。欲望来自哪里?尝试着去问问自己,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渴望的东西是什么?恐惧的东西是什么?未来一年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问一问自己这一系列问题,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逐渐对现在的状况开始不满?是不是逐渐有了想要去改变的欲望?那么,去改变吧!
二、改变的顺序
在这里我将改变分为五个阶段:
1、前意识到阶段:还没有意识到现状需要改变。
2、意思阶段:意识到了现状的不足,并且想要做出改变。
3、准备阶段:为改变做准备。
4、行动阶段:用行动做出改变。
5、保持阶段:所有的一切要保持才是真正的有效果。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很多人改变时通常从意识阶段直接跳到行动阶段,忽略了准备阶段,而缺少了准备阶段往往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方向盲目的去改变,达不到什么效果,从而产生挫败感,进而克制自己改变的热情。
所以说,准备这个阶段对于整个改变是否有好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需要做的就是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先做足准备,想一想什么因素会影响改变的成功率。这里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想着一蹴而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卓有成效的。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就要一步一个脚印,制定一个个小目标,然后一个个完成这些目标,这往往可以在过程中不断建立起自己的信心,有了信心之后就会有动力去不断做出改变,完成自己的最终目标。
三、重视语言的暗示
这里引用一篇网上找到的文章,文章源地址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326/10/5104624_545350931.shtml
文章以我们生活中教育孩子为例,讲述了语言暗示强大的力量。
孩子端一杯水,很多人会提醒:”当心,别洒了!“
孩子写作业磨蹭,很多家长会说:”快点写,再磨蹭十点之前又睡不成觉!”
这些语言几乎构成了我们教育孩子的日常。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负面语言,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负面语言的狂热爱好者。似乎提醒即将发生的坏事就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不提醒就是没尽责。可是有家长就疑惑了,不这么说怎么说啊?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发生。
问题出在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喜欢用负面的语言。这些否定性的语言给孩子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呢?一是告诉孩子:你是不对的,你是错的,你不应该是这样的,你是不听话的等等,用的是批评、职责、命令等一类的负面语言来教育孩子。如果我们家长用负面的语言多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孩子不听话。二是只阻止孩子了 行为,让孩子记住了”不要“做什么,而没有从正面告诉孩子建设性的意见,即你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其实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比”你不可以做什么“更有效果。
一种话可以有两种表达,但造成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同理,如过你想要减肥,在面对垃圾食品的诱惑时,你不要暗示自己”管住自己的嘴巴“,你可以暗示自己”我可以吃的更好“,相信后者能让你在减肥路上有更好的成效。
重新认识拖延症,试着突破自己做出改变,并重视语言的暗示,相信你会在拖延症这方面有新的突破口,并且自制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