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儿子开启去广西的旅程,这是继三亚行以后的第二次“妈妈去哪”,不过这次整个旅程只有我们俩。
还没启程时,担心旅途中去厕所的不便,儿子不再是当年的小孩子,时时刻刻都能做我的小跟班。担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迷路。
早上七点半老爸把我们送到高铁站,自助取票我带着儿子和三个行李箱进站,怀着兴奋的心情踏上了来往郑州的高铁,列车在轨道上快速的奔跑,兴奋劲逐渐减退,打开资料带突然发现从郑州东来往新郑机场的火车票只打出来一张!儿子的儿童票没取!整个换乘时间只有23分钟!心中又开始忐忑了,脑袋里赶不上车的画面让心里的小鼓七上八下扑通扑通的乱敲。看着沉浸在兴奋中的儿子,望着窗外,我什么都没说,俗话说得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算了,没有发生的事,想了也是白想,随手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本书看了起来。
该来的总会来,下车了,便捷换乘电梯人山人海,等了两班电梯,我们从前面被挤到后面根本上不去。无奈只能走楼梯,儿子不敢乘扶梯,于是,小家伙使出浑身力气跟我一起抬行李,然后直奔问询处,没剩几分钟了,我们必须快!我背着、挎着、拉着所有行李开始跑步前进。儿子说:“妈妈,让我拉行李箱吧,我可以的。”儿子长大了,我欣然接受了他的提议。改签的地方排了一长串人,和时间赛跑的我分别向大家说明原因,得到同意后,跑到队伍的最前面补打车票。大家的理解让我感动,尤其是最前面改签车票的,知道我的换乘车辆马上就要开了以后对工作人员说:“你先给她弄吧,她的时间快到了,一会儿再给我办。”儿子站在不远处看行李,没有平日遇到困难时的焦急与抱怨,只是静静的站着,等着我。拿到票了,我们接着跑,还好没错过检票,进了站才发现根本没有一致的人流方向,因为没有人!天!该往哪个方向走?只有下楼梯,那就下吧,前面停着一列城际轻轨,是不是呢?为了节省时间,大声询问离了很远的乘警,得到肯定答复后上了车,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到了新郑机场,边走边问,换登机牌,进安检,终于坐上了飞往桂林的航班,一路上儿子自己去男厕,给我看行李,帮忙,俨然成了小大人。两个小时以后,我们到了风景秀丽的桂林,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儿子说:“妈妈,这里好舒服,你选的地方不错。咱们明年去哪玩?”晕,我说:“明年再说吧。”
总结本次启程,最大的教训就是用孩子身份证买票,没有及早到窗口取票,对于间隔时间短的便捷换乘来说确实是个考验。一路上,恰当的鼓励,不但提高了儿子自信,也让他更愿意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到宾馆后儿子说:“妈妈,我发现了你的又一个优点——善于跟别人沟通。”看起来我跟别人聊天时,他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家长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今天曾经以为我自己无法带孩子旅行的遗憾全没了,又一次用行动为自己增添了信心,相信未来的路都会如同今天,踏踏实实的走过,打败所有幻想中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