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封:为什么计算机不是万能的

抛开技术,回到原点,从计算的本质分析计算机的极限——图灵的思考方式。

常人发展计算机的思维方式:从小解决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发展解决复杂的问题。西方从称之为工匠式,靠时间维度积累经验逐步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至今仍在用,多数情况下还管用。通俗称为“迭代式进步”“小步快跑”,类似从1数到100。

图灵发展计算机的思维方式:

一是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问题如不解决,只是苦苦解题,不仅浪费时间,是最终可能无解。

二是如果有明确的答案,是否可以通过有限步骤计算出来?存在答案或者能找到答案不等于在有限步骤之内能解决问题。要划定缩小范围、设计有效通用的规则、最终找到答案。

三是对于有限步骤可以解决的问题,可否假想有一种机械不断运动,停下时即为数学问题解决时?

图灵不是跟在蚂蚁后面观察解决问题,而是站在远在前方的高空观察发展规律和趋势,从极限中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纠结毫无意义的事情浪费时间。图灵机的思维模式已80多年,至今未被超越。用理论武装起来的工程的头脑比直觉的头脑产生的影响力大的多。

人工智能的边界:世界的问题问题很多,数学问题占比很小;有解的数学问题占比很小;依靠图灵机解决的有解的数学问题占比很小;人工智能解决的有解的数学问题只是计算机能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

图灵受益于数学家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的第10个问题的启发,计算存在极限。受益于冯诺依曼《量子力学的数学原理》的启发,计算来自于确定性机械运动。因为得出,计算是确定的,而人的意识是不确定的。

1970年,苏联数学家马季谢维奇证明:世界上很多的数学问题上帝都不知道答案,而且比有答案的数学问题多的多。

发跟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自己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