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不知不觉,暑假已经过半,同学们过得如何,有没有出现下面的状况呢?
01. 生活没有规律
随着暑假的到来,很多同学由紧张的学习状态一下子过于放松,整天玩耍、看电视、上网,吃各种零食,吃饭睡觉都没有规律,出现学习效率低、情绪低落、焦虑等现象。
02. 网络依赖增多
暑假来临,同学们可自由支配电子产品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有些同学会沉迷于游戏、抖音、微博、QQ等网络世界,长期网络依赖会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不感兴趣,不喜欢与人交往,会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04 亲子冲突增多
暑期跟父母在一起相处时间增多,由于学业、游戏、手机、生活作息等各方面问题,引发亲子冲突。
如果你有以上状况,该怎么办呢?这里有份暑期学生心理调适清单,一定要仔细看看呦~~
一.自我管理篇
1.坚持健康生活习惯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暑期生活中同学们可适当增加自己的睡眠、休闲、娱乐的时间,但千万不要养成“入睡过迟”“睡懒觉”“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要坚持健康作息,也要“动”起来。居家运动可以请父母参与互动或相互督促坚持打卡,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一小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同学们也可以到室外空旷场所开展户外运动。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同学们在暑假期间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2.主动参与家庭活动 加强亲子沟通
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家庭亲子时光,与父母一起规划家庭活动,积极参与做饭、洗碗、洗衣服、叠被子等家务劳动,提高生活技能,并与父母亲多沟通交流,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接纳和理解父母的感受,增进亲子感情。假期和父母相处时间较长,遇到事情要好好与父母商量,尊重父母的感受,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学们要自觉参加家务劳动,增强家庭观念,承担家庭责任,传承良好家风家训。
3.多与同学、朋友交流 保持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是促进个性、情感、智力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暑假期间同伴之间见面的次数大大减少了,但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多与同学聊聊天,讲讲自己的心事,同伴之间分享个人生活感悟,不仅可以表达情绪情感,还可以通过同伴获得心理支持。
4.学会调适情绪 提高求助意识
暑期居家时间长,同学们有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家庭生活中和家长之间也可能产生矛盾,同学们要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可以采用适度运动、欣赏音乐、阅读书籍、自我暗示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来达到心理放松、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保持积极心态。如果长时间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或微信等间接方式,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班主任老师或专业机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积极与他们倾诉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提高求助意识。
二.父母帮助篇
1.面对孩子的情绪波动
1. 转移注意,安排活动
情绪就像一把火,只要不添加燃料,再旺也会自然减弱,甚至熄灭。转移注意力就是帮助孩子暂时离开情绪本身,赢得恢复的时间。
2.引导宣泄,堵不如疏
可以鼓励孩子多用语言主动表达自己,比如与家人聊天、与朋友倾吐、写日记等,使得情绪更好的流淌。
3.言传身教,适度调节
家长要主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向孩子示范健康的情绪调节方法,比如愿意倾诉和分享,不过于情绪化,必要时懂得忍耐和等待等。
2.面对孩子的网络依赖
1.鼓励孩子和手机做“约定”
首先不要过度恐慌,和孩子一起寻找其他可替换的游戏方式;再者帮助孩子一起管控时间,逐渐减少玩手机的频率。
2.让孩子“移”“动”起来
“移”就是转移注意力,多关注他们的特长,在学习之余把时间用于发展兴趣,并从中感受到乐趣。“动”就是用运动来充实,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改变孩子的生活状态,使其摆脱网络和游戏。
3.给予高质量的陪伴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并不是简单的陪同,而是要与孩子有思想的沟通,情感的交流,以及行为的互动。在陪伴中引导孩子调整兴趣爱好,填补孩子心灵空白,让孩子在充实生活中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