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短短两天,我关注的不多的公众号被两个先生刷屏了。
他们是左先生和右先生。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第一篇《你可以和左先生恋爱,但一定要嫁给右先生》
大意是说,你病了,说多喝水的是左先生;送药上门,带你去医院的是右先生。
阅读量破十万,一时之间大家还都同意,做到比说到更重要。因为我们自己也说,现在早已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自然更看重行动派。
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个相近的公众号中极其相似的一篇又出炉了,题目为《你可以和左先生暧昧,但一定要和右先生结婚》。
中心没有变,只是举的例子变了。
第三篇《什么左先生、右先生,不过是一碗毒鸡汤》,讲,左先生和右先生区分界限模糊,个人合适的才是好的,主张先把自己修炼成想要的模样,再把自己看上眼的男人,调教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才是真格的。
第四篇《好女孩都被公众号惯坏了》,也是以左右先生起笔,痛诉女性在公众号中亦步亦趋地学,却离人间烟火越来越远,最终也无法幸福。
看完之后,我心中有一万匹野马奔腾而过。
干了四碗鸡汤,干出了老白干的感觉,走道儿都要不分左右了。
你们到底要闹哪样?其中第一篇和第四篇这样的矛盾之说还是在同一个公众号发出的,为了博取一个好看的阅读量,这样过度消费你们的读者,把读者的情绪玩弄于股掌之中真的好吗?
再说了,笔者真的没有考虑过男士的感受吗,一左一右,大肆找寻驯服男人的方式,给男人们贴上标签分门别类,我都替男人惨得慌。最起码,他们也是进化了好多年的灵长类动物好吧。
借用其中一篇题目,不是好女孩都被公众号惯坏了,而是大家都要被隔夜的剩饭毒死了。
2.
以前的时候,时间过的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天只够吃三顿饭。
一蔬一饭,用心烹调。每到傍晚时,家家户户都会冒出呛人的烟味儿,我们那群在大院里玩耍的孩子闻着味儿就知道自己该回家吃饭了。
最近在看《向往的生活》,如果你也看了,你会发现,这个节目简单到用劳动换取一日三餐。黄磊笑说着说:我自打来这个节目,从早到晚都在围着锅炉转。吃着家常饭,说着家常话,可是人们却很喜欢。
我想,大约是因为,人们早已摆脱了认真做三顿饭的生活,在经济大潮的汹涌中习惯了速食。
紧接着,一切都在被时间拼命地追赶。
首先是速食的爱情。十五分钟,快速了解彼此的容貌、身材、工作、家庭,再通过几个鸡肋的问题和早早准备的选项,佯装了解对方的性格和成长,最后一拍即合,带着赞助商发的戒指,比个心,走进了幸福之门。假设节目有足够的真实性,那么现在的家长们真是时尚的不得了,当儿女这样草率地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居然激动的热泪盈眶。并且家长比儿女还要草率,准备好了婚房和彩礼,就差没有带着户口本来了。
其次,是速食的文字。在2016年当当网发布了年度有最有影响里的作家名单。畅销书作家刘同以第一名成功地碾压了垫底的莫言。
成功地用“三碗豆腐,豆腐三碗”打败了“魔幻现实主义”。
稍微还是有些滑稽的对吧。
幸好,《中国诗词大会》又扳回了一局。
主流媒体应该为大部分的文化导向负责任。
3.
自打偶尔开始写几篇不成样的小小文,我发现,“量入为出”这个词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没有时间摄入一些东西,生活、书籍、报刊、甚至电视娱乐节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空有创作的欲望,而不会有灵感来问候你。
没有生活的体验,是不可能有深刻的生命认知的。
所以,再一次向真正的经典致敬。
真正的经典,从来不告诉你怎么选择,怎么生活。它们显得有些无用,和这个功利的时代,以信息化粉丝数据化利益为先的媒体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正是因为它从不指导你的生活,读它,你才不至于按着“导师”的路子,还生活成了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