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阳光和煦,乐园里的香樟树飘来阵阵的香气。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土,孩子们在树下搭帐篷,过家家,捡树叶,呼朋引伴,绕着大树奔跑,嬉闹,透过树叶照在孩子们脸上的阳光,显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生机勃勃……孩子们仰望着高高在上的香樟树,心想树上会不会住着神秘的神仙呢?
刚一投放就,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在大树下发现了两架梯子!
整个早上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幼儿园,孩子们三三两两兴奋的来到了树下,他们好奇地打量着,互相地交谈着,几个好动的男孩子已经按捺不住了,忍不住迈开脚,跨上去试一试……边上不断有新的孩子们加入,尝试着爬梯子。
由于绳索梯子是用麻绳做的,没有固定,所以一爬上去就会摇摇晃晃。孩子们一迈上去,就会大声的尖叫着摇摇晃晃的从上面掉下来,边上围观的孩子,有的在拍手,有的在尖叫,有的则在蠢蠢欲动。我只在旁边看着,观察着,心想,闷声不响投放的绳索梯子,看看孩子们能不能玩出新花样?
淡定的是孩子,不淡定的是老师!老师们三三两两地交谈开了,绳索梯子挺有创想的,但是梯子太高会晃,会不会安全?有没有准备安全帽?树下是不是应该放一个垫子?是不是应该派一个专人站在树下盯着?家长会不会喜欢幼儿园投放这么危险的玩具?
离园前接送孩子的家长也发现了绳索梯子。当孩子们冲向梯子时,家长们步步紧盯,神情紧张,寸步不离的站在孩子们身边当守护神,不断的在边上叮嘱,小心点,小心点,抓紧了,脚要站稳,眼睛看上。刚爬出两三步就说好啦,可以啦,下来,快点下来。
面对的老师和家长,有困惑,有欣赏,有反对,有观望,更多的问题则是聚焦于绳索木梯是否安全的问题上。看了老师和家长的反应,我更想听听孩子们的想法。于是我带着拍好的照片和视频,走进了中五班,和孩子们聊一聊乐园里的绳索梯子。
你发现乐园有什么变化吗?孩子们一下子就嚷嚷开了:我发现乐园里增加了两个绳索梯子……
你们喜欢玩吗?你是怎么玩的?
能把你的玩法告诉小伙伴吗?
在玩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你们觉得绳索梯子危险吗?
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自己?
讨论还在继续……
经过讨论后的孩子们,他们的游戏能力让我深深感动……每一次攀爬都跟自己的伙伴协商好,一个人爬,另外两个人协助,为了不让绳索晃动,它们想了n种方法。上绳索木梯前先请小伙伴们帮助固定,让它不晃动。至于攀爬的高度,则自己决定,他们觉得,如果我害怕了,我就下来,看来:
保护自己,是孩子的本能!
在全省乃至全省风靡的自主游戏,我们一直提倡要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竞争游戏中快乐的学习与发展。但是实际的情况却往往是因为我们老师和家长过多的干预和交涉,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探索游戏的乐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世界在游戏中向幼儿童展示,孩子创造的才能,也是在游戏中显示。游戏,犹如打开了一扇巨大而又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断的把有关周围世界的观念和概念的海流,通过这扇窗子,注入孩子们的心田。游戏就犹如火花,他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
我想能够让孩子开展真正的真游戏,除了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和材料,保障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外,最重要的是游戏中老师和家长的育儿观教育观的改变。
我们一直在反思,我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去打扰孩子的游戏,想要主宰孩子的活动,想要帮助孩子,决定接下去该干什么?用成人的方式去解决孩子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等等。却没有发现,游戏中的儿童,其实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成人去学习和欣赏。
身为教师必须担当,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而剥夺孩子发展的权利和机会!我们应该勇敢的担当,承担起放手过程中内心的纠结不安,甚至是恐慌。哪个孩子在蹒跚学步时没摔过跤,但没有一个父母会一辈子扶着孩子走路 。同时,放手不等于放弃,放手更不等于放任自流!当你无法确定安全隐患的程度时,可以选择悄悄的靠近,一方面是便于一旦出现危险时,可以在第一时间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活动中对安全问题的估计能力。也许在孩子最快乐的40分钟里,老师的精神是最高度紧张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等待,学会放开孩子的手,用自己的目光紧紧的追随着孩子,用心去体会见证。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游戏就是学习:孩子们在综合的游戏过程中,积累着大量的认知经验,在和做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社会性的发展,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不断的探索调整,尝试实践,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在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了学习品质的发展,他们在自由的游戏中充分的想象,创造,尽情的表达着表现着自己的审美,因为理解和尊重,孩子变得更加快乐。
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我的孩子。学会用尊重的态度和信任的心态,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放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放手,给孩子一片精彩的游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