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的办法
如果让你搭乘一艘飞船去其他行星新建人类文明,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牛人任你选,飞船只能坐几百人,你会选那些人?图灵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他有一种能力——可以从零创造知识。
曾经有无数的书籍都讨论过人的思维、人的意识,或者人是如何思考的,但这些讨论大都是定义模糊的泛泛而谈。图灵不一样,他想把人的思维用逻辑和数学过程描述出来。
可是,大脑有86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都和周围几万到十几万的神经元有连接,仅仅是描绘这个静态的物理连接情况,对当前的我们都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图灵是怎么做到的呢?图灵的方法不是要大而全,而是只选取脑的一部分特征用科学模型描述。
比如说在一个计算过程中,中间会出现很多数字,那么这些数字都可以视为单一的状态,这些状态都是各自独立的,而且对于一个生物大脑来说,同时存在于脑中的状态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图灵就把正在运算的大脑,当做一种数量有限、且状态间互相离散的机器。
他不试图还原一个完整的生物大脑,而只在乎某一部分可以用逻辑和数学准确描绘的大脑,看看用逻辑和数学搭建起来的这个思维机器能不能做运算,能不能习得东西,能不能自行找到任意两个事物间的关联等……
用逻辑模拟大脑思考,找出一部分可以约化出来的思维模型,从所有可能的模型中找出那些最有意思、能做最多事情的、最像人类大脑的模型。
找出最具代表性的思维模型,就像是破译密码。
认知即解码
人类很长时间都是神秘主义的信徒,相信世界的真相是被遮挡、被隐藏的。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听天由命,听神安排。直到一场罕见的大灾难降临,那就是1347年到1353年肆虐欧洲的黑死病。
当人们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几天之内就在极度痛苦和绝望中悲惨死去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一定有什么事情惹怒了上帝,他用这样一种方法来惩罚人类。
因此,他们用一种沿用已久的传统方式来治病,比如,向上帝认罪,又如把《圣经》扯下一小片纸片烧成灰,再把这个灰放在水里调匀喝下去。这些方法显然是无效的,于是,有一些人开始使用另外一种方式,试图揭开帷幕看看世界的底细是什么。
在古希腊,就曾一些医生冒着教会的禁令,偷偷在医院的地下室解剖尸体。中世纪的人,也想看看死去的身体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身体的病变——这就导致了医学史上一个意想不到的学科诞生,解剖学。
在黑死病爆发最多的佛罗伦萨,很多人都开始解剖尸体,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很多不是从事医学行业的人也开始了解解剖学的实践和研究,其中最有名的两个人就是: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人曝出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教堂画的上帝的宝座,其实是人类大脑的解剖图。2005年,巴西两名医生发表了一篇论文,对西斯廷壁画又做了更详细的研究,他们发现,在这一幅画里隐藏着34个解剖学玄机,也就是说,除了上帝的宝座形状看上去是人的大脑,上帝旁边的天使实际上隐藏着34种人体解剖器官。米开朗基罗用他的绘画表达了一种理念:世界表象背后隐藏着本质——这是一种包含着密码和解码的世界观。
与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巨匠”的达·芬奇,这方面可能比他走得更远。在达·芬奇这幅展示人体比例的名画中,他试图告诉人们:普通人眼里的人体其实深藏着许多秘密。
达·芬奇把人体置于正方形,他发现:
人的两臂伸直以后的长度正好与人的身高相等,就构成一个正方形;
人四个手指为一掌,四个手掌的宽度加起来就是脚的长度;
如果人的两臂提升,跟人的头平齐的话,两腿张开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就会形成一个对角线,这个对角线的焦点就是人的肚脐。
达·芬奇通过他的画和大量解剖学研究告诉我们:别小瞧了我们眼前的世界,平平常常的现象背后有着深藏不露的洞见,而始终决定着表象的是规律和密码。
“认知就是解码”是一种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叫我们要吃透课本,然后梳理知识,最后归纳总结。这就是一个先解码,再编码的过程。
繁复与简单
著名作家林语堂曾有一个夙愿:制造出一台中文打字机。这件事耗去了他后半辈子的大部分精力,也几乎把他所有的财产都耗进去了。可惜没成功。
因为,制造中文打字机的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是:汉字和拼音文字非常不一样。拼音文字是一种元素化的文字,也就是说,不管什么单词都是由那26个字母当中的某几个字母组成的。而汉字的元素复杂得多,很难在相当有限的电脑键盘上穷尽。
而五笔输入法的创始人王永民注意到一个事实:英文之所以容易进入电脑,是因为英文本身都有原子式的元素——字母。想让汉字进入计算机,首先要让汉字适应这只有26个字母键的计算机键盘。他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上找到了灵感,用大概135到137个字根就能穷尽所有汉字的构成要素,于是,只需要用四个英文字母就可以对每个汉字进行编码。
对比王永民和林语堂,我们发现:解码和编码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或者说,化繁为简,解码杂多的现象,找到精简的编码,才能抓住复杂现象的底细,并且通过操作这个底细,重新构造一个复杂的世界。
在这点上,牛顿只用了三个字母、一个等式,就将事物运动的规律呈现了出来——F=ma;爱因斯坦也只用了三个字母、一个等式,就把物质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呈现了出来——E=mc^2。
深度的认知就是一种解码和重新编码的过程。
怎样编码
我们的很多认知都是通过大量归纳,由繁入简找到基本元素进行编码,然后制定解决方案的过程。但问题是,编码太难了,根本找不出头绪,如果你找不到基本构成要素,怎么用这些基本元素去编码?
编码首先遇到的障碍和挑战就是:没办法由繁入简,甚至没办法直面这个现象。
珀尔修斯战胜美杜莎,靠的是把盾牌磨成一面光滑的镜子。
曹冲称象,把与大象等重的石头一一过秤,就得到了关于大象重量的信息。
可见,把对象设立的阻止我们认知的屏障消灭,把一个整体分解为元素,就能获得认知优势,实现竞争优势。这就是一个解码和编码的过程。
1974年,美国政府为了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几个月过去了,仍无人问津。远在法国旅行的一位犹太商人听到消息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废旧铜块、螺丝和木料后,他没有提任何条件,当即签下合同。
这位犹太商人的举动令纽约商人纷纷嘲笑。因为在纽约,当地政府对垃圾处理有十分苛刻的规定,并且弄不好还会受到当地众多环保组织的法律起诉。然而,就在大家等着看他“吃不了兜着走”的笑话时,犹太商人开始了他的清理工程。
他组织工人将废料进行分类,然后把废铜熔化之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并用水泥块和废木料做底座;把废铅、废铝加工成纽约广场图案的钥匙形饰物;最后,他甚至还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了起来,准备出售给花店。结果不到3个月的时间,犹太商人把那些“100%自由女神像纪念品”销往纽约之外,有的甚至畅销世界各地,让一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的现金。这位犹太商人就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
从这个案例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解码和编码的能力。
本文为《吴伯凡认知方法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