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想学: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在我们身边,“独立意识不强”的孩子并不少见。

且有着不同的表现:不愿意一个人去学校、不想一个人吃饭、害怕一个人待着、不能一个人做作业等。

如果出现“独立”的情况,他们往往会有害怕、恐惧、退缩、不知所措的表现。

为什么这些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够强呢?

(1)独立空间不够

人们常说,空间决定思维。这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现在的孩子虽然生活条件很好,但独立空间并不多。即便有自己的小房间,父母也经常会“闯入”,干扰孩子独自玩耍。孩子没有足够的独立空间,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练习自然就会缺乏,久而久之,独立意识就会缺失。

(2)父母教养方式有问题

面对孩子的请求,很多父母总是难以拒绝,往往是协助他们完成所有的事。比如写作业要父母讲解,洗澡要别人帮忙,书包要父母收拾,吃饭要别人帮着盛……孩子的所有事都需要帮忙。而他们一旦离开了父母,就不知道该如何做事了。

缺乏独立意识,既会影响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也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3~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养成主动性和独立性。父母应该好好利用这一时期。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具体该如何做呢?

✔ 引导孩子思考

在孩子3~6岁之间,父母不要离开孩子,也不能过分保护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应该引导他们去思考。

✔ 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父母都应该给出明确的意见,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闹情绪而轻易改变。对于孩子来说,这是父母的权威。不过,父母要注意一点,这种权威不是专制,而是要引导孩子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动手”

孩子3岁之后,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阳光的性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