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智。最近啊,开始直接接触客户了,才发现过去挺多都是自我感觉良好呢。昨天,李彦宏都开始直播了,我们必须加足马力追赶啊。没有李彦宏的高富帅,也没有他努力,我们还能做什么呢?看来只有不要脸了。可惜啊,我这文人,来不了这,算啦,甘拜下风吧。咱们还是来说说软实力吧,产品经理需要什么软实力呢?怎么提升呢?我们在《做个人吧》这个栏目来聊一聊啊。
每个人都有故事
我做机器人产品经理2年多了,挺喜欢这个角色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有些离奇了哈。恩,也许我这个特质还算符合产品经理的要求吧。说起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啊?其实就是不甘心吧,我在大学学习机械,参加机器人比赛,工作了做服务机器人结构设计,兼做了一段时间项目经理。然后换工作到现在的公司做硬件产品经理,中间也做了挺多产品,发挥了些许价值吧。最让我感到我还做的不错的是,我前后两家公司的老板都成为了《财富》:2020年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了。
醒醒吧,只有闹钟可以把我叫醒。梦中非常真实,我做着非常多的事,工作推进,组织活动,参加工作坊,读书学习。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感觉挺充实,但是没有太多进步。顿时汗流浃背,这可能就是我去年的状态吧。是不是在这方面,我们是同道中人呢?那真是太棒了,感谢陪伴。
打造故事就是打造意义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知识焦虑的时代,我们人人都是数据,我们用很多机器帮助我们分析,我们活在数字统治下。我们每天就像做任务一样,听被罗胖们榨干的知识;读公众号文章看不了两句就关掉;希望刷抖音刷出第二职业,可惜韭菜始终是韭菜。我们越来越机械化,我们失去了作为生物的温度,缺少关怀,缺少爱,我们现在还有小时候那样心无旁骛的快乐嘛?我们还愿意对路人心存温暖,微笑相对吗?
我们缺少思考做事的意义?思考为什么而出发?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做人、做产品和写文章都是一样一样的。就像前面大家看我文字,挺多都是干巴巴的,味同嚼蜡。见字如面,我是不是也大而空,不够落地呢?而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而故事是帮助我成为这样的人的有力武器,创造故事就是创造意义。我们都要成为会讲故事的人啊,要知道我们进化到今天,不是为了在无限的信息或者上瘾的APP中实现自我的。
如何成为会讲故事的人呢?
“你这两个方案有什么区别?”
产品经理信号告诉我:“这个方案就像高速公路,这个方案就像国道,你明白了吗?”
“你这两个产品是怎么配合工作的啊?”
产品经理信号告诉我:“这个贵的就像大工,这个便宜的就像小工,大工小工各司其职才能发挥更大价值,你明白了吗?”
比喻就是最简单的故事,你看出这里面的力量了吗?对于故事,我不擅长,经研究我得到三个词,成为故事高手就三个词:我、圣贤和机器人。
“我”代表什么呢?“我”代表故事的金线,金线就是我们要知道讲什么?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我们要为大家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提出了什么观点?我们的观点会对用户产生什么影响?今年,我慢慢知道我是谁,我的金线就是机器人产品经理,这是我的事业啊,我要帮助大家提升效率,有更快的成长。
“圣贤”代表什么呢?圣贤代表活泼泼的、生动的、动态的情感,我们要投入情感,去了解用户的需求,能够让用户愿意倾听。让客户感觉我们是真实的,而不是装出来的。我学习阳明心学,最主要的感触就是慢慢让自己从麻木中觉醒,去体验喜怒哀乐的情感,去投入感情。我们用心做的,客户肯定可以感受的到。
“机器人”又代表什么呢?“机器人”代表故事的原则和工具,我们讲故事都有固定的原则,比如常采用从上到下的原则,开门见山,直击痛点,吸引到大家的兴趣;我们表述常采用“三”的原则,分三段论述;我们常使用转折词,比如:首先、其次、在此、然而、总之等,给大家方向感;我们有固定的写作结构,比如按照时间顺序、按照因果关系等。我们有不同的媒体形式,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而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获取意义的效率。我们做的机器人就是为了拿融资吗?就是为了躺在PPT里吗?让他们去服务客户吧。
左手“圣贤”,右手“机器人”,中间是“我”,故事就在这里被不断的创造出来的。我们是为了意义而出发,而让我们得到意义的是故事。在这里我们成为“共享意义的部落”,我们一起创造着故事,如果我们5年、10年后回想起来,现在做的事还是那么津津有味,证明这些事是有意义的,否则,我们为什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