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从开始到现在,没有犹豫,奕晴的一个“过”到三天预备营,二十二天剽悍行动营,一眨眼,已经在尾声;很多时候,“巧合”—我信了,这是改变自己的一个过程。是怎么关注到剽悍一只猫、出于什么目的进的行动营、结束后我期待的那结果有没有实现呢。其实说实话,现在我还是懵的,缓存在脑海里的东西太多,还在迷茫的道路上,没来得及去整理, 行动营期间,从对自己缺点的模糊到现在越来越清晰的认知,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说出来的话在对方听来显得不是那么的舒服,想的多做的少,坚持、自律、计划、改变!可是突然我掉线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不懂,因为多,所以我凌乱了。
我们不愿承认自己不懂的事物,甚至愚蠢的认为,自己的局限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你感到痛苦,证明你的心还不曾麻木。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不必计较一时的成败和得失。
《菜根谭》有一句,“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人永远活在当下,指向未来,太阳每天都会从东方升起,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对你来说,有些记忆实在没有意义。学会告别过去,学会走过自己,学会遗忘,很有必要。 定期地为自己清零,这样才会更上一层楼。
哈佛大学的校长来北京大学参观访问时,曾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年他向学校请了三个月的假,然后告诉自己的家人:“不要问我去什么地方,我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然后这位校长就去了美国南部的农村,去农场干活,去饭店刷盘子。在农场做工时,背着老板吸支烟,或和自己的工友偷偷地说几句话,都感到很高兴。 最后他在一家餐厅,找了一个刷盘子的工作,只工作了四小时,老板就与他结了账,对他说:“老头,你刷盘子太慢了,你被解雇了。” 这位校长回到哈佛后,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但感到换了另外一个天地:原来在这个位置上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荣誉,而这三个月的生活,让他改变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让自己复了一次位,清了一次零。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每天忙忙碌碌,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总是没能好好静下来,替自己做“清扫”? 清扫的意义,就好像是仓库“盘点库存”,总要了解仓库里面还有什么,某些货物如果不能限期销售出去,最后很可能会因为积压过多而拖垮掉。 但是,有些时候某些因素也会阻碍我们放手进行扫除,比如:太忙、太累,或者担心打扫完之后,必须面对一个未知的开始,而你又无法确定哪些是你想要的。万一现在丢掉的,将来又捡不回来,怎么办? 人总是害怕变化,因为我们不知道变化能带给我们什么,但又总是对美好事物有一种渴望和追求。 要有取舍,该放手时就放手。
在猎人中流传着一种抓猴子的方法,他们在岩石上凿一个口很小的洞,里面放上猴子爱吃的花生,猴子把手伸进去,抓了满满一把花生,怎么也拿不出来,舍不得放弃那么多的花生,这时猎人就把猴子抓住了,所以,你在生活工作中也会遇到要抓什么、放什么,考虑要什么、放弃什么,如果你想什么都要,最后你什么都得不到;但是如果你考虑得时间太多,过分犹豫不决,你又会耽误许多机会,别人也会认为你缺乏个性。
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否则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影响计算机的运转速度。人的头脑也是,你不能什么都扔掉,你也不能什么都留着,聪明的人是善于取舍的人,有太多心事的人走不快,完全没有心思的人又多半缺乏理性。滚动的石头上不长青苔不下这座山边散步了那座山人的一生会爬上无数的伤哪座山都是那样的别致,但没有这一座山,真的值得你永远都留下来 时间太多,长进太少 。说不知道其实不丢人,我们就是奔着学习去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承认自己一无所知,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承认自己无知,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德。重要的是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后,并努力去填补,提升自己。
人如果一直生活在一帆风顺的环境中,是一种平庸。所以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未来,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跟着苍蝇找厕所,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富翁挣百万,跟着乞丐会要饭。行动起来,迈出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想千百遍不如实践一遍。你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