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便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沟通、分享的免费应用程序,简单、实用、有助于解决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当然得用;但是对一些IT行业的人员、尤其是一些技术人员、行业大佬来说,腾讯就是一山寨公司,靠山寨起家、靠山寨发展、靠山寨发达,从当年濒临倒闭的小科技公司到一跃成为中国甚至是亚洲市值最大的公司。
某种程度上来说,山寨是事实,但你有没有想过,人都不傻,尤其是那些行业大佬,他们能先知普通人所不知,他们不知道模仿(山寨)吗?山寨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腾讯成为最成功的那一个?
1
“如果不是微信抄袭我们米聊,米聊就是今天的微信”,时至今日,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依然如此酸溜溜地说。
应该说,微信抄袭的不是米聊,而是与米聊抄袭的同一个对象:Kik:
kik是一款刚刚上线一个月、基于手机通信录的社交软件,它可在本地通讯录上直接建立与联系人的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从功能上看,kik是一款简单到极致的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它不能发送照片,不能发送附件。2010年10月19日,kik登录苹果商店(App store)和安卓商店(Android Market),在短短15日之内,吸引了100万名使用者。
2010年11月10日,张小龙 --- 后来的微信之父 --- 在腾讯微博上说:“我对iPhone 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话,用Facetime跟我视频”
之后,张小龙给马化腾发邮件,建议由他(张小龙)的广州团队做一个类Kik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回复同意。
几乎与张小龙同时注意到Kik的是雷军,当时成立小米科技不到一年。作为老大就是牛可以调动资源啊,于是在2010年12月,小米率先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类Kik工具--米聊;
在米聊第一版发布后的聚餐中,提及腾讯,雷军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但是,雷军没有注意到的是位于广州的张小龙团队(雷的内部消息来源于腾讯的总部深圳,你看,搜集信息要全面准确嘛),这个团队已经在悄悄开始研发了。
2011年1月21日,张小龙发布了类Kik产品,取名:微信,由此开始走上了他的“微信之父”之路。
可见,看到优秀的事物,毫不犹豫地认真模仿,才能开始可能的成功之路。
这一点,雷军做到了,所以他不断成就着小米的传奇之路,张小龙也做到了,所以他后来成了业界赫赫有名的“微信之父”。
2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在如此强悍的微信也逃不过这一宿命,但任命也不是新事物的态度,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就看你能不能靠自身技能升级打怪扫清路上的障碍了。
微信1.0版本发出后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馈,因为它的第一批用户是互联网从业人员。同时,和欧美不同,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套餐服务,正常用户每个月的包月短信根本消费不完,以省短信费为卖点的类kik产品,在中国完全没有出路。
微信1.2版迅速转向图片分享,用户依然反应不热烈。
2011年4月,米聊增加了对讲机功能,用户突然变得热烈起来,5月,微信也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数实现井喷式地增长。
之后,张小龙的微信团队开始逐步解脱宿命的束缚:“摇一摇”、“二维码”、“漂流瓶”功能相继上线,持续的迭代让人惊喜连连,却也引来不同的争议。
雷军的米聊虽然战斗力极强,但如现在的小米手机各种越用越慢惹人心烦意乱一样,随着用户数的激增,米聊的服务器在一天内宕机数次,此外,由于跨地域、跨运营商等因素影响,网络质量差距很大,经常会有某个地区的米聊用户集体掉线的事情发生,这样差的用户体验在迅速迭代的互联网领域,其缺陷是致命的有木有。自此,在于微信的战争中,米聊渐处下风。
而微信在7月份推出了彻底扭转战局的功能:查看附近的人。之后,微信的日增用户数达到了惊人的10万以上,而且是在没有动用拥有庞大用户数的QQ资源的前提下。
有句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你看,在看到了同样的风口,开始同样的模仿之后,基础不够牢固,也会渐渐失去已有的阵地。
所以,你可以模仿,但是不能搭花架子,风一吹,就倒了,还怎么和人竞争?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还有句话说: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家看到这句话会觉得假大空,但其实就是你学先进的经验,在遇到不适合自己市场的需求时,要突破先进经验的束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做出适应自己市场变化的调整,推陈出新,不然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3
现在我们都在讲,人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那么微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小女子斗胆,认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微信公众号。
微信上线时,它爹张小龙有一个月的时间读过几乎所有业界对微信的评价,大部分都在指责微信抄袭,张小龙默不作声。之后一年的时间里,微信不断更新功能,从漂流瓶到摇一摇,从查看附近的人到朋友圈,在它爹张小龙的带领下,微信一路狂奔,超越所有竞争对手。
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这次,没有人再说这是抄袭,这是属于微信团队自己的颠覆性创新,让微信不再只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或社交工具,成为自媒体平台的后起之秀,彻底改写了中国互联网的生态结构。
只有极少数的天才能够通过原创成功,绝大多数的企业、产品和个人则需要通过最开始基础牢固的模仿,不断的推陈出新的突破和颠覆性创新的超越才能致胜。否则,即使出自说出“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雷军,米聊依然飞不起来。
自评:
1、没写透,不是好文,源自自身知识储备不充足,慢慢捡起来,尽快;
2、最后一段突兀,衔接不好;
3、人丑就要多读书,知道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