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这个时候再去拔萝卜,估计萝卜早就空心烂地里了。往日的这个时候通常会熬浓浓的白米粥,配上坛子里腌的剁辣椒萝卜条,开胃,暖身,饱腹。管它外面是打着霜还是结着冰,屋里的眼前就是冒着热气。
人往往在饥饿的时候“制心一处”寻找食物,吃饱了就“想入非非”,尤其在冬天,无处可去,只得守着老屋。对于一个南方的孩子来说,霜降了都能兴奋半天,倘若是遇到了大雪,就能无尽的想象了。
冬至这天也叫冬至节,有的地方包饺子,有的地方煮汤圆,在我们家那儿是吃萝卜。一大早起床去赶集,为了就是早早的挑到那个最好的筒子骨或者大排骨,回家就着新鲜的白萝卜,一起炖了,有的人家甚至还会加上些海带。
往往这天猪肉贩子特别高兴,一个早上就卖完了半边猪,不用再等一个白天去卖下午肉了。通常这些人也会给自己家留几根排骨或者肉,毕竟,谁都想过个节。
冬天的饭菜特别容易放凉,好在这天有萝卜排骨汤,汤拌饭,饱了腹又解了渴,从小到大,左右隔壁邻居的孩子都爱这么吃。村里的孩子没有不爱吃咸的,清淡的吃多了总不是个口味,于是每顿饭总有一小碗坛子菜配着。口淡了就来点,这在心里才感觉算是吃了饭。
村子里的习俗和生活习惯都是祖祖辈辈适应了这里的生存环境后形成的,然后一代一代传下来,没有拒绝的理由,每项生活技能都是必修课,后辈们从小就得学会掌握。后来村子里山体滑坡,整体搬迁到了村口,政府为了方便这个著名的葡萄基地的发展,在村口设立了公交终点站,后生们便逐渐流向了城市。
城市里的各种应接不暇自然比村里的土地草木更吸引人,村里也渐渐地失去了原来的样子。老一辈一年一年的少,老手艺也断了传承,各种生活技能已不再适应城市化生活,便不再有人关注和掌握。但每每逢年过节的时候,后生们仍旧会回来,遵循着村子里的传统,走走窜窜,撇牙膏,唠家常,然后做上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现在回到外婆家,我还是会去挖冬笋,拔萝卜。在冬至这天,做萝卜炖排骨,放海带,纪念村里从福建沿海迁来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