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把读书当催眠曲到对高效阅读说SO easy

前些日子收到一位学员写了一份邮件,说他发明了一个提升睡眠质量的好方法,而且不用药物、不用仪器,且无任何副作用,而且进经他和他爱人都亲自试用2周以上的时间,有效率在70%以上,他准备申请发明专利,相信投入市场后不久就会热销,他相信,他自己的亿万富翁的梦想应该也不远了。

我一看这方法好啊,简直是绿色环保无污染啊,而且已经过临床试验了,我们知道一些类似安慰剂的药剂有效率不过26%,这方法的有效率可比很多催眠药剂还要好。

尤其,生活在今天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因为工作压力、家庭琐事、亲友纷争经常时弄得身心疲惫、心力憔悴、不能自已难免失眠。加之,疫情期间宅家中,每天不是吃饭、就是睡觉得,运动量也少,所以更容易到了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带着好奇,继续研读他的邮件。他说,需先准备一本大部头的专业书,在睡觉前坐在被窝里微卧翻看,不出5分钟,必然鼾声如雷。哈哈。

相信这位学员申请专利的计划,和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可能很难通过这个“发明”实现了。但他也的确道出了一个社会现象,却有不少人现在宅家中想利用这期间多读一些专业书,提升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把隔离期也当作自己闭关修炼的时机,可没想到却把读书变成了“催眠曲”。

难倒一句“不爱学习”就是我们“颠覆不破”的宿命?除此外,还有没有其他什么特殊的原因呢?当然有了。

神经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人的思维速度每分钟至少600字,而潜意识的工作速度,就更厉害了。甚至高达10亿个神经比特/秒,如果我们在阅读专业书籍时读的较慢,比如200字/分钟,那就相等于每秒只处理了40个神经比特/秒,这是对我们的大脑运行能力的巨大浪费,就想汽车的发动机,长期的高转速低速度还会损害汽车的元器件。再加上,读书中如果我们不自觉的喜欢逐字逐句的研读,深怕看不懂某字某句,所以会习惯性不断再回读,那阅读的速度就会更慢,这就意味着有大脑里大量的空间未被利用,导致我们的大脑怠速。而我们的大脑却是非常“勤奋”的,当大脑出现大量闲置时,就会运用后台空闲资源处理其他信息,也就是会处于我们常说的“白日梦”状态,所以,当我们微卧床榻,侧捧书籍,再逐字指读、反复研读、一时鼾声如雷也是必然所至。

所以,若想避免把阅读当做催眠曲的尴尬,我们可以适当提高阅读文字的速度。怎么才能提升呢?我们当然也有方法。我们可以用笔或手指着一行文字中间位置,逐行下移,并且让阅读的速度跟上手指滑动的速度。这样就可以通过外力,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这样也能避免不必要的回读。但是,可能有的学员会担忧,毕竟是专业书籍,倘若某个知识点没有理解,很容易造成连锁反应,最终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是的,不求理解的读书,那就真变成“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了。我们知道,专业书籍每一章的内容中,既会包括之前掌握的知识,也会包括新的待拓展的知识,而且新的待拓展知识在文章中会通过实验论证、运用范围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相关联系等多维度,进行阐述说明,所以说,你第一次遇到新的拓展知识点,即使不能立刻马上明白,也会在后续的文本中找到更多答案,并且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认知,也利于我们自己对该新知识点的认知和迁移运用。就像单位组织我们出去进行素质拓展活动,一开始我们先破冰,可是该认识的早认识,叫不出名的同事,也尴尬了、也挨罚了,可就是还记不住,但是随着后续我们每天在一起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各种合作竞技,你就会不仅记住名,而且你还能从茫茫人群中,单从背影就能辨认出他来了。这就是我们认知心理学中迁移理论的体现,同样我们在高效的阅读中也是如此,不同情境下对新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效果,要优于“破冰”环节简单重复,其实,我们读书时,读慢一些,重复的读,对于深度理解没有大用。所以,你大可放心的迈开步子开始我们的这个阅读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读的快了,还能更好的理解,而且,家人再也不担心你读书了,从此高效阅读SO  EASY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