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完的第三本书。作者是我育儿之路上的启蒙者尹建莉老师。
这是一本亲子阅读指导手册,本书的主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让孩子爱上阅读,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所以这本书的重点在教父母怎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因为父母才是孩子阅读路上最大的指导者,孩子是否喜爱阅读,跟父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阅读对孩子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尹老师就强调过阅读的重要性,这本书中她更是例举了真实的案例阐述这个观点。
“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被各种海量信息包围,如果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机或游戏机前度过,很少接触到书籍,长大后再培养阅读习惯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那些没有形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小时候表现得聪明伶俐,成绩优良,但由于他们缺少阅读能力,他们的能量储备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就会变少。
这些能量用来应付小学阶段的小负荷功课往往绰绰有余,但从中学开始, 随着学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增加,他们就会表现出力不从心、后继乏力的趋势。
而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即使他们从小表现一般,但由于积蓄了巨大而深厚的潜在力量,而且心理状态因为阅读变得越来越健康,因此在以后的学业中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爆发力,成为后起之秀。”
阅读的能力,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也是孩子一生能力的基础。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一方面用心成全,另一方面避免无意中破坏。二者缺一不可,后者尤其重要。
跟孩子的相处离不开尊重二字,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是这样,尊重呵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凡孩子不愿意做的,一概不做。
如何引导孩子识字?
儿童尽早识字好处多。
尹建莉批驳了孩子识字早会破坏孩子想象力,观察力,禁锢孩子的思维的观点。尽早识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理论上三到六岁的正常幼儿是可以自然而然学会认字的。具体的方法有2 点,一是在生活环境中认字。(孩子读对时平和的表达喜悦,读错时帮孩子化解羞愧)二是在阅读中识字(指读)。
低龄儿童没必要学拼音
无论是引导孩子阅读还是培养孩子的其他方面,原理都一样,都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顺势而为。做父母需要懂一些育儿知识,但不要执念太重,执念一重就特别容易刻板,就会强迫孩子按父母的道道来。
下面是一些给我启发的文摘:
知识间必须有丰富的互通渠道,才容易做到融会贯通。想读懂心理学,应先读教育学;想读懂教育学,应先读哲学;想读懂哲学,应先读小说——这不是非常确定的论断,而是一种有关阅读的思维方式,适用于各专业。
背诵古诗词最好能形成一定的规律,在固定的某个时段或场合学习,可以促使条件反射发生,容易使孩子形成诵背的良好习惯。
做个形象的比喻: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语言系统”就相当于工具,“智力背景”相当于工程背景(地基勘探水平、工程设计水平、工人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等无形但重要的内容)。有好的工具和完善的工程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人们容易看到孩子变化的表象: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就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很欣慰;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就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懂事,越来越不自觉。人们很少能看到这种表象背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
事实是,每个孩子都是越来越懂事了。不同的是,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他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力羸弱,在越来越难的知识面前,在越来越多的竞争面前,他更多地体会着力不从心,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对学习就越没有兴趣。
我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才是勤奋。
人生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自己,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找到自己、成为自己,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幸福。
关于亲子关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他接触的家长、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家长是小环境的主要营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