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读书的感受深浅与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太相关了。
试想,倒退10年,我的感受也只是惊鸿一瞥,不见得留下什么。所以当自己读书的过程中频频共振的时候,我才知道,借由作者的笔,写出了很多个“我”的内心。
真实又朴实无华的文笔,让人一读就不舍放下。
他告诉了读者(正在努力奋斗的我们),起点低没关系,比人笨没关系,缺点多没关系,关键是当你站在失败者的累累尸骨面前,依然不愿意低头;当你摔倒了一万次,在一万零一次的时候你还要倔强地爬起来。什么是成功?成功是一种在一次次挫败中的坚韧与永不言弃的精神!从来不把失败当结局,因为不认命,才没有定命,一切仍在持续,生命的终点未到,就不要让失败定格自己。
我相信真正在努力中的人读到此书,如遇黑夜路中的一盏灯,释放了心中的畏惧和安定了之前走的路并未偏离,原来自己一直在路上,只要走下去,不要就此止步不前,前面会一路有灯,有惊也有喜。
生命的长河始终都是一趟过程,是一场长长的经历。不囿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人上,多做有意义的事,那些空虚和自卑都会随之淡去。周国平说:人生的终点是死亡,但死亡不该是人生的目的。一场丰盛全然要靠自己创造,不限制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埋头苦干,有一天你一抬头,你会发现你与那些同行的人相距甚远,你的整个境遇又在另一个层次,犹如新生。
书里谈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三境也。”到了这第三重境界,发现一切人皆有良知,一切事皆有因缘,看透了其实很简单,所以就有了看山还是山的明澈。“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
如果问我,我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我的回答也是书。在这一点上,我知道我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