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在我们的传统的认知中。人类的进化,应该是根据时间的推移,渐渐地从低等到高等。也就是应该人类越进化越聪明。按照这个理解,人类的大脑容量的变化就是一个证明。一般我们都默认人类的大脑容量应该渐渐变大。这个也很好理解,毕竟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知道,500万年前至1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他们的颅容量介于404至530立方厘米之间;而大约200万至175万年前,能人的颅容量则在510至752立方厘米之间。到了直立人阶段,颅容量更是增长至600至1251立方厘米。中更新世时期的古老型智人,颅容量更是达到了1100至1450立方厘米。这里面,著名的尼安德特人颅容量甚至超过了1500立方厘米。
这样看起来,好像还挺符合我们的认知。
但是,这几年的新考古学证据似乎又动摇了这个情况。
比如,2013年,在非洲发现大约30万年前的纳莱迪人,颅容量却只有560立方厘米;2003年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弗洛里斯人,颅容量更是只有400立方厘米,但是他们距今才10至5万年前。
对于这种古人类脑量的跳跃性变化。虽然有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比如食物的多样性、环境气候的变化、人类行为的复杂化等等。但是还没有一个假说能令人信服。大家还在争论当中。
最离奇的事情又来了。2017年,距今12.5-10.5万年的许昌人,他们的颅容量竟达到1800立方厘米。
还有更离奇的!
2020年,由我国科研团队在《人类进化杂志》发表一篇名为Evolution of cranial capacity revisited: A view from the late Middle Pleistocene cranium from Xujiayao China,的文章。根据文章里介绍,通过运用高科技技术,复原了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许家窑人头盖骨。并且推算出他们的颅容量是1700立方厘米。
这也太过匪夷所思了。要知道,我们现代人的平均脑容量大约在1300到1500立方厘米之间。
根据目前的考古学证据,许家窑人生存的年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0-16万年。比许昌人的年代早了近6万年。他们应该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更新世颅容量最大的“大头人”。 顺便说一下,因为他们早于许昌人,所以有专家认为应该是许昌人的祖先。
根据以往的研究,许家窑人应该是一类特殊的人群。
他们的体质特征呈现出东亚直立人、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人的混合特征。举个例子,他和许昌人一样都有尼安德特人特有的内耳迷路模式。所谓的内耳迷路模式,是指内耳的解剖构造,因为太复杂类似于迷宫而得名。据说,现代中国人基因里面至少有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
但是许家窑人的牙齿生长发育模式已和现代人差不多。
这就让专家们犯难了?
这许家窑人的演化位置到底应该归属哪一类呢?是算早期智人?还是尼安德特人?
又或者是晚期古老型人类?难道是丹尼索瓦人?亦或者是目前还不知道的未知人群?
这回这些大头人让专家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