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个人同时保有两种相反的观念,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菲茨·杰拉德
总的来说,对“人性”的认知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接下来就逐次解析。
01 最低级的人只能看到“恶”
对人性理解最低级的,就是“弱肉强食”了,这套理论脱胎于丛林法则,强调的是人性中的“兽性”。这个层次的人,只能理解到人类最低级的需求,包括“贪婪”、“目光短浅”、“利益至上”........
我还是强调一点,这样的理解是没问题的。
人类本就是从动物进化而来,骨子里有些野性不足为奇。但如果把“兽性”当成“人性”的全部,这就是悲剧了~
我的长辈中就有一个,他就是本着“人性本恶”的思想活着,平时出去买点东西,回都会骂咧咧的,说这些小贩黑心,价格高,菜不好。子女吃零食或者出去吃个饭,就暴跳如雷,说现在的人为了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食品里面全是添加剂,馆子里用的都是地沟油,吃了致癌…….
他就这样天天散播负能量,最后不仅他自己累,身边的人也越离越远。
如果人天天活在幻想中“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把所有人都活成了敌人,这样的日子真的还有意义?
放到现在很多年轻人身上,也是一样,加了个班就抱怨,就说自己被职场“PUA”了,哭着喊着要跳槽。
他们为什么会抱怨?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剥削了!
本来一天工作 8 小时,现在要工作 9 小时,而且还没加工资,实在太亏了~
所以我经常劝朋友,遇到这样的年轻人,就别拦着,赶紧让他走,强扭的瓜不甜。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人不值得培养~!
培养一个年轻人成为骨干,需要花多少时间,花多少精力,花多少钱,其实管理者心理是很清楚的。现在很多中层不愿意培养下属,就是因为成本太高!自己做个任务2 小时搞定,交给新人花了 2 天,结果还需要自己花半天重头填坑。完了以后,上面被领导批了不说,下属还一个劲抱怨任务重。
不说了,想起来都是泪。
对“人性”的理解的最低层次,是只看到“人性”的恶。这种短浅的认知,不仅仅会影响工作升职,时间长了还会形成一种怨气,沉淀之后就成了一个人见人嫌弃的“负能量”包袱。
02 高级的人可以看到“善”
人类为什么能称霸世界?人没有狮子那样锋利的爪牙,没有野牛那样强壮的肌肉,更没有大象那样庞大的身躯。但最后却战胜了所有的动物,靠的是什么?
靠聪明的大脑?
真的吗!?人再聪明,能一个人独自生活在丛林里?
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类的崛起,靠的是群体的力量。而群体的凝聚靠的又是什么呢?人们能聚在一起,靠的是“人性”中的“善”。
远的不说,就现在面对的疫情。疫情在别国肆虐,在我们这里却被扼杀在最初的时候,不就是因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么,举国之力帮助一个省份。
不说那么宏观的,就拿戴口罩来说。
口罩戴着舒服吗?不舒服的,特别是天气热的时候,还有运动的时候,其实很闷的。
带着是为了保护自己?说实话,一定程度上可以,但更主要,其实是为了防止自己打喷嚏传染给别人。
这些一点都不利己的行为,之所以能实现,就是因为我们“人性”中的善。它让我们可以和他人合作,能够安心的出门,可以放心的去远方旅行。
说起来5月份的时候,有一次和朋友吃饭,把口罩忘在饭店了,结果坐公交的时候,被司机拦下了。根据规定,不戴口罩是不能上车的~而且已经很晚了,想买口罩也没地方买。这时候,一个阿姨从包里拿出一个口罩,送给了素不相识的我。
人与人之间,并不都是尔虞我诈,也有不期而遇的善。不要高估人性的恶,也不要低估人性的善。
03 最高级是理解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人性”即是“善”的,也是“恶”的,是复杂的,是矛盾的。
作家刘墉去外地办事。因为是第一次到那个城市,下飞机之后随意搭了一辆车。车上跟司机打听当地情况,司机非常热情,两人相谈甚欢。到了目的地后,车表显示 180 元,司机主动说:“只要付 100就好。”刘墉不干了,给司机塞了 200 块。
后来,刘墉又打了一辆车回机场,结果车表上只显示120 元。
刘墉反思,最开始司机是把刘墉当成了外地人,想多赚点钱,所以表上多了 80,但熟识后主动的要求付100,比实际还少要了 20 。
所以,司机是坏人吗?
不,司机只是一个普通人。
人性本身既是动物性的,又是精神性的,人性本身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
人有时更关注个人的、物质的东西,但迟早会有变化,因为那是人性本身,人不可能一直关注物质,一点都没有精神追求。人的本性中总有对社会的承担。
在特殊的场景下,一个坏人也可能会有恻隐之心,一个好人也可能会变成冷血的刽子手。
只有看懂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才是真正参透了人性。
《论语》中的“修己安人”,修的是什么,安的是什么?
修的是人性,安的也是人性。不断发现人性的弱点,然后不断去反省、去弥补、去规范、去修炼,去引导,让人性之美发扬光大,让人性之陋得到约束缩小。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认识“人性”,分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只能看到人性的恶。
第二层,可以感知到人性的善。
第三层,不但能看到人性的“善恶”,更能理解人性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人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认知水平越低,说明这所见的越少,机会也就越少,而认知水平越高,则所见会越多,发展机会也会越多。
终其一生,我们比拼的不是父母,不是名校,最终比拼的是我们对世界的洞察,对“人性”的认知。
所以,你在哪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