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收集
1.必备资料。指填报志愿必须具备的资料。如招生计划、各学校招生章程、学校历史招生数据以及政策法规等等。
2.辅助资料。辅助资料包括大学信息、专业信息、就业信息、补录数据等等。
大学信息:包括大学的基本信息、大学的排名情况、专业设置情况、优势学科及师资力量等等
专业信息:包括专业的详细介绍、专业的排名情况、专业所学的课程、以及本专业考研的情况。由于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的的教学方向及课程设置并不相同,因此需要家长详细研究。
就业信息:就是某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情况以及薪资方面的信息。
补录数据:就是学校和专业历史补录情况。
3.如何收集: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报志愿专门工具等等。
二、建立正确的填报志愿思维模式
平时我们说孩子的成绩的时候,可能是习惯用考了多少分来衡量。但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是要习惯用排名来进行思考和沟通的。
1.不要说一本线、二本线是多少分,而是要说一本线上、二本线上对应的多少人?
2.不要说考生能考多少分,而要说考生能考多少名。
3.不要说学校多少分录取,而要说录取的排名。
三、高考志愿填报知识的学习
报考规则:就是指报考志愿所必须遵守的规定、规则、流程、时间等,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及家长就是因为不懂报考规则,造成孩子落榜,其中不乏高分考生。
职业规划: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我们前面已经进行过讲解,需要了解的家长可以看我前面的文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述一句话就是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学校和专业。
为什么要学习高考志愿填报知识?考生越来越多,一本线越来越低,学校还是那些学校,计划还是那些计划,也就是说高考越来越容易而报考越来越难了。所以我们家长,不要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一点忙都帮不上。
另一方面,学习了高考志愿填报知识,既使您花钱让专家为您孩子填报,在那些高考报考“专家”说错了的时候,你也能识别。
去年我一朋友家的孩子就是找“专家”填报的志愿,朋友让我看看报的怎样?学校倒是选得没错,但是5个专业志愿顺序根本没考虑该学校专业的录取规则。也就是如果第一志愿专业录不上的话,后边的专业根本录不了,最后的结果要么是被调剂,要么是落榜。最后朋友根据我的建议调整了专业顺序,孩子第二专业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