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一年,工作了一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另一个校园,身份由学生变为老师。随着经历的增加,困惑也多了起来,需要学的知识也多了。可能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对别人要求严格,但自我放纵的人,所以,越发觉得身上的担子也重了起来。不想辜负学生,更不想辜负自己每一天在工作岗位上的付出。所以,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成了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无奈,繁杂琐碎的工作,让自己整个人一下班回家就只想躺在床上刷手机,一遍一遍地刷手机。因此,我决定用简读,记录自己的读书生活,以督促自己,不负光阴。
今天是第一天读《终身成长》这本书,仅仅读了12页,便也觉得受益匪浅,并不是他的理论有多新奇,而是作者卡罗尔·德韦克用一种更具体更直白的语言将平时我们都懂的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在实例中我似乎看到了自己,愿这本书予我方向。
第一章——思维模式
作者提出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和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使你急于一遍遍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拥有一般水平的智力和品德,以及普通的个性——那么,你最好证明你自己能够在这方面达到正常水平,不能让自己在这些基本的特征方面看上去或者给人感觉不足。
成长型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 你的基本能力使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他们相信,人类真正的潜能是未知的;人类经过多年的热情、辛苦奋斗以及训练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是无法预知的。
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他们?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为什么要去找那些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来做呢?即使是(或特别是)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这种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的标志。
【两种思维模式之下的不同生活】
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一个衡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看待生活:“我的人生太可悲了”“我没有人生“楼上的那个人不喜欢我”“这个世界跟我过不去”“有人想要毁掉我”“没有人爱我,所有人都恨我”“生活时不公平的,所有努力都是白费”“生活太糟糕了,我太傻了”“我身上没有发生过好事”“我是地球上最不幸的人”
应对烦心事方法:“我就不应该浪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办一件事”(换句话说,不会再让任何人来批评我)“什么都不做”“待在床上”“去喝酒”“吃东西”“找机会冲别人大吼”“吃巧克力”“边听音乐边郁闷”“躲到壁橱里去坐着”“找人打架”“哭”“摔东西”“还能怎么办”
成长型思维模式——
遇到烦心事:“我会更努力的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不开心。”
“C+这个成绩告诉我,我必须在课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我的成绩。”
应对烦心事方法:“我必须开始考虑,为了下一次测验,我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我会缴清罚款,下次再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再好好聊聊。”
······
没有人会喜欢糟糕的事情。只是这些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页准备好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围绕思维模式进行思考的其他方法】
·想象你认识的某个沉浸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之中的人。想一想他们是怎样不断证明自己的,以及他们对错误和犯错怎样高度敏感。
「这让我想到我自己,面对问题,不能直接从自身找到问题,而是推卸责任,试图以此来掩饰自己在所发生问题上的愧疚之感,更甚时,会大发雷霆,以逃避问题,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想一想你认识的某个擅长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一个认为重要特质可以培养的人。想一想他们应对障碍的方法,想一想他们用来自我提升的手段。
·好吧,现在想想你决定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并报了一个培训班。在一些课上,你的老师把你叫到教室前面,向你提出一个接一个问题。
·把自己放入固定型思维模式。这时你的能力受到了挑战,你是否感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你能否看到老师对你进行评估的表情?感受这种紧张的气氛,感受你的自尊正在颤抖摇摆。那么你还会有别的想法和感受吗?
·现在把你自己放入成长型思维模式中。你是一个初学者,你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学习,你的老师是你学习知识的一个资源。感受那种紧张的气氛正在远离你,感受你的思维变得活跃。
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