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安妮宝贝的原著《八月未央》首版已经有20年了,20岁出头的时候,沉溺于安妮宝贝的小说,最喜欢的是《彼岸花》。
《八月未央》是一个短篇,故事虽短,安妮宝贝的印记却特别明显。她早期的作品多偏向于灰暗、疼痛、堕落、消失、破碎,压抑中带着浓烈的自我否定和坚强的自我救赎。
她说:“生命是一场幻觉。”
我觉得:“爱情是一场幻觉,沉溺其中的人享受幸福,过早醒来的人承受痛苦。”
未央是一个心里有伤口的女子,来源是童年创伤,无法修复的回忆。母亲的疯癫使得幼年的未央生活在极度恐惧和不安中,当她以自己的方式终结了母亲的生命,她的伤口已经无法愈合。
她是一个有缺陷的女子,害怕受到伤害,同时渴望获取温暖和抚慰。
乔和朝颜的出现,填补了她的强烈需求,她像海绵一样吸取,三个人的关系轰然崩塌。
电影里美化了朝颜的渣男属性,两个女子相继离去后,他独自抚养着和未央的孩子。
这个男人用“在劫难逃”来装饰他的移情别恋,用“无能为力”来结束他和乔的十年感情,他终究是太爱自己。
也许未央的出现是他渴望的那个自己,骨子里渴望的自由,借由未央的身体去释放,自私懦弱的男人。
我反而更喜欢书里的结局,朝颜在日本和一个上海女孩同居,他决定留在那里,这更符合他的个性。
只是电影的呈现可能考虑的方方面面要更复杂一些,毕竟在大环境下,总是要一些温暖向阳的结局。
电影里的朝颜是可悲的,将用一生去负担他之前对乔的背离,对未央的伤害。
三位演员的演技都不错,尤其是谭松韵的旗袍装很惊艳,只是20年前的故事确实很难在大荧幕上展现。总觉得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深度还欠缺一些,有些画面略有不适和突兀。
未央的童年创伤并没有得到修复,伤口始终未能愈合,她生下的女儿并没有成为她的救赎,消失是她的在劫难逃。
乔离去的方式太过决绝,她把这种狠绝用在了自己身上,她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因为一个对她“无能为力”的男人。
我觉得应该被讨伐的是朝颜,可是他用爱的名义覆盖在自私之上,他毁了两个女人。
总体是对这部电影失望的,剖析的内在不够深度,想要表达爱情和生命的意义,却未能让主角有一个光明的结局。
经历过至暗时刻,应该迎来阳光的垂青,可是未央和乔的生命永远终止,不再延伸和呼吸。
电影的矛盾点在于,想要表达无力窒息感,却又未能彻底纯粹的表达绝望。像似有一线希望,最后却独留朝颜一个,独自抚养被取名为“小乔”的女孩。
看完电影后重读了《八月未央》这部短篇,感受已与当年不尽相同。20多岁的时候,特别容易投入一个故事一段感情,情绪会随着主角的命运起伏变化。现在身心成熟以后,已经有能力让自己抽离开这种悲伤的无力感。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编剧,无论晴空万里或狂风暴雨,情绪的浪潮终究有停歇的那一刻,暴风雨过后总会天晴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