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差、偏见指的是在判断中偏离规范、理性的系统模式,目前在心理学、行为经济学之中进行了一些研究。继上文,3-认知偏差、认知偏见列表(001-006),接下来就到了认知偏差、偏见模块的“007-012”序列。
007,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可得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倾向于高估某些事情的可能性,因为这些事情不寻常、调动了我们情感或者最近发生。
人们根据某种信息容易在心里想起来的程度来进行判断方法。那些很容易就能回忆起来的信息,被认为比那些不太容易回忆起来的信息更平常,这种认知策略就是可得性启发,又称获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 。
当你问别人坐火车和乘飞机哪个更安全,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坐火车更安全,飞机出事故概率大。其实,飞机事故的发生率远远小于火车事故的发生率,然而一旦飞机出事,电视、广播、报纸等传播纷纷发布重头消息,人们看见、听见了许多有关信息。而当人们比较两种交通工具的安全性时,他们很容易立即想起关于飞机出事故的报道,因而回答说坐火车更安全。像这样人们根据能够想起某些信息的容易程度来判断事物发生的频率,就是获得性启发。
008,Availability cascade 可用性级联
与“007”相关,一旦“007”的信息被级联,被传播开来,那么就会产生引爆效果,除了明星离婚、飞机失事之外,疫苗接种恐慌、国际收养丑闻、中毒糖果神话等等,都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PS:作者6岁左右的时候,也听过毒糖果故事)。
关于如何应对可用性级联所带来的风险,有两种思想流派:技术专家、民主。
由Kuran和Sunstein支持的技术专家方法强调根据客观风险度量(例如预期成本)评估,确定优先级并降低风险。技术专家方法认为可用性级联是大规模非理性现象,可能扭曲或劫持公共政策,错误分配资源或施加监管负担,其成本超过其降低风险的预期成本。
保罗·斯洛维克(Paul Slovic)倡导的“民主方法”尊重“可用性市场”所揭示的风险偏好。例如,虽然闪电袭击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多于鲨鱼袭击,但如果人们真正认为鲨鱼的死亡比闪电死亡更严重,那么应该投入不成比例的资源来避免鲨鱼袭击。
009,Confirmation bias 确认偏见
确认偏见,也称确认性偏见或偏见,是个人无论合乎事实与否,偏好支持自己的成见、猜想的倾向。由此,人们在脑中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矛盾的信息,并加以片面诠释。
这种偏见尤其显见于感情问题和传统观念。例如,当谈及枪支管制问题时,人们常偏好支持自己原立场的观点,也倾向将模棱两可的事实做有利于自己的解释。
偏见的搜索、理解和回忆,常被用来说明态度极化(即使争论双方都依附于相同的证据,争执仍变得极端)、信念固着(在反证出现后依然坚信原有看法)、非理性首因效应(即强烈的「先入为主」效应)及错觉相关(对两件偶然事件做无根据的连结的倾向)等现象。
即使是寻找证据的科学家身上,也有该效应,比如,实验者的确认偏差可能会影响报告的数据,与实验者的期望相冲突的数据可能更容易被丢弃,产生所谓的文件抽屉效应。为了对抗这种趋势,科学培训教会了预防偏见的方法,例如,实验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消除这种偏见。
针对该心理的解释主要有:
1,认知解释:基于人们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的限制,人们可能一次只关注一个想法,因此,检查是否是他们期望,就变成了检验的依据。
2,成本效益分析解释:该解释假设人们不仅仅是以无私的方式检验假设,而是评估不同错误的成本。詹姆斯·弗里德里希(James Friedrich )使用来自进化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们并不主要针对真理来检验假设,而是尽量避免代价最高的错误。例如,雇主可能会在求职面试中提出片面的问题,因为他们专注于淘汰不合适的候选人。Yaacov Trope和Akiva Liberman对这一理论的改进假设人们比较两种不同的错误:接受错误的假设或拒绝一个真实的假设。例如,一个低估朋友诚实的人可能会怀疑地对待他或她,从而破坏友谊。过高估计朋友的诚实也可能代价高昂,但不那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以偏见的方式寻求,评估或记住他们诚实的证据是合理的。
3,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确认偏见和偏差根源于儿童时期通过“假想”应对外部事实的过程,青少年通过假想与验证发展了批判性思维,通过几次验证之后,会导致错误信念的合理化,这种合理化的习惯多年之后会变得无意识。
总之,当我们接收一个想法的同时,也要审视自己的动机、认知,查看其它想法、对立想法的合理性。有一句话“好战略的标准是它的对立面也是好战略”就很符合这种态度。
010,Bandwagon effect 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Bandwagon Effect),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倾向于直接遵守或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理性接受,最终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根据这一概念,产品或现象越来越受欢迎,也鼓励更多人“加入潮流”。随波逐流的影响解释了为什么会有时尚潮流。由于人们理解潮流是基于非常有限的信息,结果,时尚很容易形成,但也很容易脱落。
该效应在政治、微观经济学(集体恐慌、网络效应等等)、医学(如:压倒性地接受未经证实但流行的想法)、体育以及其他各种事宜上广泛存在。
总之,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从众行为是很难避免的,对待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产生的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011,Base rate fallacy 基础概率忽视
如果提供基于基础概率的一般信息和基于某案的特定信息,那么思想倾向于忽略前者并专注于后者,即在主观判断时倾向于使用当下的具体信息而忽略一般常识。
马库斯是个瘦瘦的男人,他戴眼镜,爱听莫扎特的音乐。根据以上描述,下列哪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呢?(1)马库斯是卡车司机;(2)马库斯是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大多数人会选(2)。这是错的。德国的卡车司机要比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多得多。因此马库斯是一位卡车司机的可能性更大——即使他爱听莫扎特的音乐。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选错呢?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忽视基本概率是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实践中所有记者、经济学家和政治家都常犯这种错误。
基本概率在医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扁桃体炎有可能意味着病毒感染或脑瘤,病毒感染要比脑瘤常见得多(基本概率更高)。因此医生会暂时认为,那不是脑瘤,而是一种病毒感染,这很理性。学医时教授会反复训练这些未来的医生克服忽视基本概率偏误。每位未来的美国医生老被叮嘱的一句话是:“当你在怀俄明州听到马蹄声、见到黑白条纹时,那估计就是一匹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们开始诊断那是不是什么来自异域的疾病之前,先看看基本概率。只可惜,医生是唯一受过基本概率训练的。
012,Belief bias 信念偏见
信念偏见倾向于根据结论的合理性来判断论证的力度,而不是支持这一结论的强烈程度。一个人更有可能接受支持与他的价值观、信仰和先验知识一致的结论的论据,同时拒绝对结论的反驳论据。信念偏见是一种极为常见且因此重要的错误形式;我们很容易被我们的信念蒙蔽,并得出错误的结论。已发现信念偏差影响各种推理任务,包括条件推理,关系推理和传递推理。
即人们倾向于把他们能为之构建一个合理的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正确的,而把那些他们不能为之构建合理现实世界模型的结论,判断为是错误的。请看这个三段论,判断对与错:
前提一:所有有发动机的东西都需要油。
前提二:汽车需要油。
结论:汽车有发动机。
按照逻辑规则,它是错误的(就像说所有猫都有四条腿,狗有四条腿,所以狗是猫)。对于汽车的知识使人们难以看出上面的结论是错误的。
更明确的说,如果有一个可信的结论,它与人们对问题的心理表征一致,那么人们倾向于接受那个结论。
附加:“三段论”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三段论是人们进行数学证明、办案、科学研究等思维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的科学性思维方法之一。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正确思维的形式 。
有效三段论的经典例子是:
所有人都是凡人(大前提);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因此,苏格拉底是凡人(结论)。
解决“信念偏见”除了严格关注推论过程外,还可以关注真理的可证伪性。至于什么是真理的可证伪性,读者可自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