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责自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在《红楼梦》的万千气象中,史湘云恰如那巫山之云,以其独特的生命姿态,在大观园的群芳之中独树一帜。
史湘云——那个醉卧芍药裀、大啖烤鹿肉、纵情诗酒的豪爽姑娘。史湘云的存在,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生命的不可复制性——她走后,大观园再无此等真性情;她离去后,读者心中永远留下了一片唯有她能填补的空白。
史湘云的豪放气质在大观园中堪称异数。当其他女子被礼教束缚得小心翼翼时,她却能"大笑大说",毫无顾忌地展现真我。第四十九回中,她与宝玉烤鹿肉吃,面对林黛玉的调侃,她爽快回应:"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这种将"腥膻"与"锦心绣口"并置的胆识,正是湘云独特魅力的体现。
“我为芦雪庵一大哭!”
林黛玉也因为史湘云的出现,而流露出‘是真名士自风流’的真性情。
更令人称奇的是,史湘云的豪放从不显得粗鄙,反而因其才华横溢而更显珍贵。她可以即兴联诗到深夜,也能醉后卧于石凳上,让芍药花瓣飞满一身。这种将诗酒风流与女儿性情完美融合的特质,在整部《红楼梦》中绝无仅有。
史湘云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并不是落拓不羁,却也有着女性独有的细腻,第二十一回中,史湘云第一次登场,贾宝玉央求史湘云替他梳理头发,经年之后,史湘云一眼就发现贾宝玉自发顶至辫梢,一路四颗珍珠,下面有金坠脚。丢了一颗珍珠,还有一颗珍珠是假冒的。原来纵情诗酒的豪爽姑娘,也有心细如发的一面。
史湘云的才华也犹如璀璨星河中最独特的一束光。芦雪庵联诗时,她从容应对,佳句迭出;咏白海棠时,她的"也宜墙角也宜盆"展现出入世与超脱并存的智慧;而"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联句,更是达到了整部小说中诗作的巅峰境界。她的诗,没有黛玉的哀婉,没有宝钗的端方,而是带着一股洒脱的英气。她写诗如饮酒,痛快淋漓,毫无雕琢之气。
她的结局,是红楼最深的遗憾。“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暗示她与宝玉或许有缘,却终究错过。
高鹗续书中,她嫁得才貌仙郎,却很快守寡,命运凄惨。
但无论结局如何,她留给我们的,始终是那个醉卧花丛、纵情诗酒的鲜活模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大观园散了,黛玉泪尽而逝,宝钗独守空闺,唯有史湘云,像一阵自由的风,吹过便无踪影,却让人永远记得。
见过史湘云,才知何为真性情。除却巫山不是云——大观园里,再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女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