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般若文海》里的〈戒淫文集〉
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打不过。任他高才绝学。都不得力。盖万事以身为本。血肉之躯。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血为阴。气为阳。阴阳之所凝结为精。精含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贯尾闾。人身之至宝也。故天一之水不竭。则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如水之润物。而百物皆毓。又如油之养灯。油不竭。则灯不灭。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既济。盖心。盖心。君火也。火性炎上。常乘血气之未定。炽为淫思。君火一动。则肝木之相火皆动。肾水遭铄。泄于外而竭于内矣。男子十六而精通。古者必三十而后娶。盖以坚其筋骨。保其元气。近世子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元神耗散。甚至非法之淫。损伤尤剧。是未娶而先拨其根本。既婚而益伐其萌孽。不数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虽具人形。旋登鬼录。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为立三大则。一曰勤职业以劳其心。二曰别男女以杜其渐。三曰慎交游以绝其诱。诚如此。则内外交修。德业日进。而父兄之道尽矣。
迪吉录云。士子读书作文辛苦。更当节欲。盖劳心而不节欲。则火动。火动。则肾水耗散。水不能制火。而火愈炽。则肺金受伤。金又不能生水。相克而传变为痨瘵。必至夭亡。
第三章 纵欲则学业无成
周思敏曰。人生天地间。圣贤豪杰。在乎自为。然须有十分精神。方做得十分事业。苟不先于年富力强之时。除去欲心。节省欲事。以保守精神。筑好根基。则虽有绝大志愿。想做绝大事业。往往形空质朽。神昏力倦。必至半途而废。一无所成矣。
浮薄少年。好掩其恶。外强中干。至精尽力亏而始悔。然追悔已无及矣。可叹。
目下纵欲宣淫。莫甚于官场之浮薄子弟。聚谈则无非闺阃。结伴则浪进狎邪。以纵欲丧身为趣事。视败伦伤化若寻常。相煽成风。罔知顾忌。不知心无二用。色欲情深。必致抛荒正事。盖心力既分。则精神必短。气血必弱。事业必不成。考之往古。验之当今。有历历不爽者。且淫心即众恶之因也。恶因日积。罪孽日深。显则倾家荡产。一家之衣食无依。阴则削禄减年。一生之荣华尽丧。甚至精竭髓枯。神昏血尽。百病丛起。一事无成。皆因好色一念害之也。可不畏哉。可不惧哉。
人身之有精神。犹居家之有资财。财尽则穷。精尽则死。理之必然者也。今有中人之家。田产饶沃。畜牧盈阜。兢兢业业。称人情。循礼法以行之。自然丰衣足食。终身无穷困之忧。使务于纷华靡丽。后不能继。安有不至冻馁者。若精神之在身。其宝贵岂直资财之比哉。恣情逞欲。不自爱惜。水竭于下。火亢于上。形神交惫。阴阳并亏。参苓草木之质。安能补真元之宝。和缓刀圭之技。安能续寿命之原。纵使百计调剂。幸留残喘。而早年受病。中岁已衰。凡百事功。有心无力。皆不能任。块然待尽而已。亦如理财者。年经耗散。而后铢累寸积。一番濩落。后一番振拔。其与几何。况百年瞬息。容得几许回翔。而荏苒之间。终恐有所不及待而奄忽随之也。哀哉。
人心如一泓秋水。著不得些了秽浊。则此心活泼泼地。所读之书。自然左右逢原。见理明切。功深养到。搦管作文。油然沛然。汨汨乎其来矣。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此之谓也。若耽于荒淫。则渐渐志识昏迷。心神衰耗。即使年少气盛。不即觉露。日复一日。终于不振。而百病随之。安所复望其学有进益乎。且此心一涉淫邪。正务必至懈弛。安肆日偷。正人自远。非类渐亲。气质委靡。举动苟且。所谓小人下达。恶得不至于三途之孽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