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是老舍笔下的人物,他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骆驼祥子》讲了他三起三落,从最初的淳朴老实,任劳任怨,心怀梦想与目标的劳动人民,到最后成为了一个对生活彻底失去希望,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

故事的开始,是一个乡下的普通人力车夫,书里用“年轻力壮”、“自由”等词语来形容他,的确,他具有一切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他的理想也如农民般朴实——他想要一辆车。他与别的车夫不一样,作为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壮丁,他有梦想,肯花时间,而且他非常的克制,不像其他车夫一样吸烟,喝酒,赌钱。
在他拥有人生第一辆车后,他的“双寿”时,他说:“绝对不能是个女的,要是个体面的人。”其实,在这样的时代,这种想法是很常见的。在那时的女子是卑微、丧气的象征。就算是祥子这样的年轻人也无例外,何况其他人呢?战争爆发时,他认为灾难降临不到他身上,抱着侥幸心理,他照常拉车,而且他只关心他的车,不关心时代与社会,这就是个体思维的生动写照。当一个小伙子叫他”大个子“,他心里美极了,他的这种虚荣,都是源于他的小农思维。但这种小农思维也为他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后,他开始动摇了,但是车是祥子的梦想,也是他的执念。虽然梦想压过了享乐的欲望,但却即将溃散。
当虎妞告诉祥子她怀孕的消息后,他先是吃惊,接着便是不情愿。可祥子也想有个家,有归属感,而且虎妞为他放弃了繁荣高贵的生活。当虎妞义无反顾的嫁给他后,挤在一个小破院,生活便这样艰难地继续下去。当虎妞难产,祥子找的不是收生婆,不是医生,而是“虾蟆大仙”。最后,祥子因为那几十块钱,只能让虎妞等死。这与别的车夫一样,认为家并不是温暖的。

反观以前,祥子发烧,虎妞虽然也是先去拜的庙,但最后还是花重金把祥子治好了,而祥子却因几十块钱放弃了两条人命,这,也是小农思维。
祥子渐渐意识到让老实奋斗的他碰壁的,不是某个人,不是偶然因素,而是这种时代与社会。
作者真正的意图是要反映这个病态的社会,平民是看不到希望的,有许多像祥子一样的青年壮丁,在经历了这社会的打磨后,变得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在这样的时代,本质问题是腐朽的思想,即使是以前的祥子,也有小农思想,自私自利,而曾先生,虎妞,小福子,小马祖孙或帮助他,或摆布他,或给予他希望,可还是无法改变他悲惨的一生。

祥子的“人设”并不特别,他只是普普通通的车夫,而这样更反映了那个黑暗时代的悲哀,祥子的悲哀即社会的悲哀。
高萁
2021年4月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