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终于又支棱起来了

十年了,咱大A终于又支棱起来了。

2025年8月22日,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800点,刷新了自2015年8月以来的峰值纪录,A股总市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市场成交额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打破了2024年11月创下的历史纪录。

然而,与经济数据的温和复苏相比,资本市场似乎有点过于火爆了。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实际上是政策支持、资金流动和产业变革三重力量共同驱动的结果,其核心逻辑在于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有了全新的预期。

从政策维度来看,监管部门通过限制大股东减持、强化分红回购要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举措,显著改善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自2024年起,央行三次降准、四次降息,为的就是让市场上的钱能流动起来,国家还鼓励养老保险、社保这些大金主逐渐进入市场,持续向资本市场注入动力。

资金面的变化更能直观的解释本轮大涨的原因。2025年7月的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单月减少了1.11万亿元,企业存款减少了1.46万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则暴增了2.14万亿元, 这个数据意味着,企业和民众已经把大量的存款投入到股市中了。根据高盛公布的数据,中国家庭的金融资产中仅有22%配置于股票和基金,潜在入市的资金规模可能会超过10万亿元,这就为后续行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储备。

而全球流动性也在转向有利方向,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超过90%,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相对提升,促使外资加速回流新兴市场。同样是根据高盛的数据,北向资金虽然在短期内有所波动,但是对冲基金正在以半年以来最快的速度增配中国资产,中国是8月以来机构经纪业务中获净买入最多的市场。

产业变革的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科技领域的创新,成为凝聚市场共识的关键支点。8月21日DeepSeek发布新一代大模型V3.1,采用专为国产芯片优化的参数精度,大幅提升了解码效率与运算能力,为国产AI芯片生态落地提供了技术路径。受此催化,半导体板块单周大涨12.3%,寒武纪股价突破千元大关,年内涨幅超89%;通信设备、算力基础设施等产业链集体爆发,中际旭创等光模块企业半年报净利润增长最高达385%。这种由技术突破带动的产业景气并非孤立现象,科技成长赛道正在形成从技术突破到资本投入再到业绩兑现的正向循环。

当前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也印证了本轮行情的基础更为坚实。与历史牛市相比,本轮上涨呈现三个显著差异:

一是板块轮动更为均衡,31个申万一级行业全线上涨,通信电子领涨,但未形成极端分化,房地产、煤炭等传统板块也有温和修复;

二是中小盘股表现活跃,8月以来全市场近4800只个股上涨,占比约九成,整个市场都在分享这次大涨带来的收益;

三是杠杆资金占比可控,尽管融资余额重回2万亿,但新增开户数、公募发行规模呈渐进式增长,没有出现2015年的狂热情绪。当指数突破3800点时,仍有约2200只个股下跌,说明资金并非盲目追高,而是基于产业逻辑进行选择性配置,这种特征使得行情更具可持续性。

真正的市场机会往往蕴藏在认知差异中。当多数人都在奇怪,经济数据平淡为何股市能够大涨时,本质是他们忽略了资本市场的先行属性。股市反映的不是当下经济强弱,而是对未来盈利改善的预判。对于投资者而言,在科技成长主线中聚焦业绩确定性,在周期波动中保持战略定力,才能真正分享这场时代级的财富机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