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明参与现代诗歌美学意义之探索
■山田耕夫
现代诗歌,它要去表现什么呢?特别是诗歌的内容与题材的进一步拓宽之后,好像给诗人本身带来了很多的困惑,在读者那里也有许多的不解。而定位诗歌的美学意义,也在不断变迁之后,又该是什么呢?
想来,这个问题已经被诗学先辈们解决过,也有过很多著有成效的成就。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社会生活的层面不断向纵深方向拓展,展现出不少的与现代诗歌有关的生活界面,出现了不少赋有时代气息的诗歌现象。与大自然中能够展示最美的色彩之一的绿色文明,走进诗人的视野,走进读者的感悟。那又是为什么呢?从社会生活层面的认知角度来理解绿色文化所含的社会意义来看,我认为绿色应代表一种生命,一种最为基本的生命意识,有人喻为"绿色通道"。不是吗?其实绿色是生命的本色,这一点正好与现代诗歌有着惊人的相似。现代诗歌之所以有很强的现代意义,更主要的就是它来自于生活最底层,来自于与大自然生存相关的劳动人民,在劳动人民阶层的眼里,绿色最美的颜色;在他们的眼里,绿色代表希望。所以说这之中,包含有现代诗歌最朴实的美学意义。
其他如绿色代表有安全和平静,可以说这是现代诗歌存在的形式与美学的内在联系。此,正好应对了中国儒释道等朴实的宗教思想与宗教文化,同时随时延伸与弧射到舒适与和平、宁静与自然等各大领域。不仅现代诗歌如此,不仅中国古今诗歌如此,就是在西方诗歌里也是如此的。美学思想或美学意义在此的全面渗透,让绿色文明在现代诗歌里象征自由和和平。这个,在中国历代诗人那里,他们从的山水诗或田园诗中,我们完全可以感悟到绿色的美,在于绿色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因而绿色代表了绿色文明里的全部内容,这在西方的自然主义诗歌里,有很多的例证,其美学意义更是如此。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绿色文明有其特殊的历史轨迹和美学的味。对于诗人来说,绿色文明最富吸引力的是,作为大自然文明的载体,渗透到了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之中,与物质文明遥相呼应,从而诞生了许多很有美学价值意义的现代诗歌实体。这在古代中国的诗歌里,大有实证。如晋代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的出现,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出现,不仅仅只是让诗歌参与了社会生活,而且还让诗歌在美学领域,特别是对审美的标准及其含义,带来许多革命意义的变革。这在中国最早的《诗品》里,最系统的《文心雕龙》有过许多超时代意义的论述。因而,在今天来谈现代诗歌的美学意义,更少不了绿色文化之大气候。让诗歌披上绿色天明的外装之后,会让读者感到无比的贴切自然之感。绿色诗歌成为诗歌主要载体,或成为一种诗歌精神。可以简单说,就是以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再生物为题材,大量灌注绿色的生命意识的诗歌,在诗歌的潜意识里打上绿色的印记,让其绿色文明那样,让诗歌更加关注生命意识,让诗歌关注人与自然生命的和谐相处,让诗歌关注人与自然合理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汉诗固有的美学思想的复活,或是诗歌审美体系的自主健全的必然历史趋势,或在当今还算是一大走向,特别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在现代诗歌中的合理延伸与发展。
诗歌,特别是现代诗歌,被现代化之后,那些无条件,那些无传统文化,那些无原则的自由因素的影响,让诗歌走向无人愿意问津的境地,莫说让现代诗歌是不是以其一种诗歌的民族精神存活于人民心中,不少读者远离诗歌的事实,让诗歌走出了社会生活,使其淡忘了人们,人们也淡忘了诗歌。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现代诗歌走向绝境。有人说,优秀的诗歌往往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发出时代的呼声。我是这样认为的,让诗歌如同大自然中的“绿色”,存活于时代,存活于社会生活,就象大自然一样与人类保持一种和谐关系。这就要求诗人的诗歌创作走出过去的“象牙塔”,走进社会生活的大自然,让诗人的诗歌“绿色化”,保持健康的绿色的诗歌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自觉拒绝对诗歌的“污染”,使中国现代诗歌能够健康地发展。诗歌的健康发展,也同样需要保护诗歌的生态环境,一个完美的,一个和谐的诗歌于大自然大气候。
此,于古今中外的文学史看来,诗歌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认为是一种受人无限关爱的文学皇冠上的明珠,是语言艺术中的光辉典范。诗歌艺术,特别是现代诗歌,以其不断走向大自然,溶于其中而精致优美,倍受人们关爱而著称于世,与人类美好的绿色文化思想感情相通而著称于世的。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后来若干代中国人在内)当然包括诗人,保持一种完美的诗歌精神,和一种汉诗的民族尊严,努力担当现代诗歌在今的历史使命和美学使命,努力探索现代诗歌的美学所辖的全部内容,拒绝非诗因素的严重干挠与破坏。努力寻求现代诗歌,于今的健康的发展之路,拓展绿色文化在现代诗歌中的全新美学意义!
2018.9.2.于四川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