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又爱又恨的中药----附子

十八反口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具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瓜篓、天花粉、半夏、白蔹、白及。

乌头就是我们常称呼的附子。

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毒,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很多中医师都感叹:最好用的中药是附子,最难用的中药亦是附子 !

附子是中医临床的一味要药、峻药和猛药,受到古今众多名医的推崇。

如明代名医张景岳把附子列为“药中四维”之一。他说:“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

”清代名医陆懋修称“药之能起死回生者,惟有石膏、大黄、附子、人参。有此四药之病一剂可以回春。舍此之外则不能。”

现代名医吴佩衡则把附子、干姜、肉桂、麻黄、桂枝、细辛、石膏、大黄、芒硝、黄连列为中药十大主帅,指出“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从上述说法中,足见附子在名医心目中的地位。


附子1

但是另一方面,也多有“终身视附子为蛇蝎”而不敢用的医生。明代张志聪《本草崇原》即记述了这样的医者,并记载了他们的劝告:“附子不可服,服之必发狂,而九窍流血;服之必发火,而痈毒顿生;服之必内烂五脏,今年服之,明年毒发。”这些医生对附子如此畏惧,究其原因,无非是怕用附子发生医疗事故。也确有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生。如据李介鸣先生介绍,曾有余某,原是律师,1949年后改业中医,用川乌、附子量恒达60g,多至一方120g,治风寒湿痹颇有著效。但因滥用乌、附,几次以之“杀人”而被判刑。

首先,是因为附子有大毒,用不好会中毒,甚至死亡。古代这样的例子一定很多,现代临床报导的附子中毒的事例也时常可见。其次,中药治病,在于以药物之偏来纠正人体之偏。附子辛热之偏性甚剧,如辩证不确,可发生燥热的副作用,甚则加重病情,乃至置人于死地。而认证虽准确,但配伍不当,或剂量失宜,亦可发生燥热的副作用。

我第一次接触附子是在我师承吴依娜老师跟诊的时候,我看到老师开了黑顺片,一开始我还不知道黑顺片原来就是鼎鼎有名的附子。后来听老师和师兄们的介绍才知道,黑顺片就是制过的附子,但是也要注明先煎,一般都要先煎1~2个小时,然后让病人试药,如果没有感到舌头麻才放入其他中药一起煎煮。但是附子的功效很强悍,能够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临床上阳虚厉害的患者一用上这味药,效果很明显。

老师给我们分享的医案:

我们老师有位病人,病历如下:

多汗症


舌象
药方


患者自述吃药后的感觉

我们的老师真的仁心仁术,耐心回答病人的问题,并及时帮助病人调整药方,附子的量也是先开小剂量,看看病人对药物的接受度,然后再逐步加大剂量,医术高明让病人感激万分!

一边治疗一边调整

这个病人的体质很敏感多变,当病人出现便秘时,及时帮助病人调整药方,解决问题。

过程出现便秘,及时调整药方

帮助病人从晚上大汗淋漓要更换几次衣服,到出汗明显减少,不需更换衣服,大便也正常了,腹部也没那么怕冷了,真的帮病人减少了很大的病痛,慢慢恢复正常。老师给我们分享的病例,让我们学习了很多。让我们这些子弟都很佩服,也很庆幸跟到了一个好医生,好老师!

病人反馈疗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12-08 同春堂 【名称】 : 附子/附片/黑附子 【分类】 : 温里药 【功用】 : 回阳救逆,温补...
    沈吟溪阅读 2,185评论 0 1
  • 返朴归真研经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 李可老中医,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
    寿甫私淑阅读 5,959评论 0 1
  • 倪海厦经典配方全集 治疗男子阳痿和女子性冷淡的基方(出自<伤寒杂病论>--四逆散) (柴胡 6克枳实 6 克 芍药...
    郁茹阅读 93,442评论 4 53
  • 从前的夏天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wifi,可是呀,很美好了。 ​​​
    甜哇阅读 201评论 0 2
  • 考虑到篇幅以及笔记的连接性不强的原因,项目设计笔记每节添加十条~~11、按实际需要进行排序操作(见示例代码图1),...
    sunsimple阅读 2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