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江与湖的纠结,骚人墨客与忧天下的情结
岳阳江南最早的古城之一,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著称于世,风景名胜193处。其中洞庭湖为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纳入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的重要湿地,还是个AAAAA级风景旅游度假区。而岳阳楼、洞庭湖更是更是古代文人墨客们寄物承情之地,我们熟知的就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洞庭湖一湖两省,它与长江相爱相弃
流经湖南的长江完成的一件大事就是与洞庭湖相遇。在江与湖交汇的地方,“江”“湖”留下一道深浅不一的痕迹,这样的相遇注定不平凡,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将中国第一长河共呼吸。洞庭湖吸纳长江过剩的水,丰水期它向长江输送过剩的水量成为一片面积超过2600平方公里的水,枯水期它又向长江送出他的收藏,这么一来,不论上游的长江是丰满还是丰水期,洞庭湖都默默调节着它,努力保持它恰如其分的模样。因为大洞庭湖理所当然成了一个地理的参照物,不管起湖南湖北的湖,说的就是洞庭湖,
冬季,洞庭湖水位下降,水面面积只有夏季的1/3,此时的洞庭湖并不像湖,如此大片的沼泽暗藏一些小陷阱,看似坚硬的地表象是最危险的泥潭,一脚下去就有可能无法动弹,即便再灵巧的鸟也难免失足,还好洞庭湖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再次巡逻救助被困的鸟类,这种靠空气推动的小船可以在沼泽上快速滑行,洞庭湖,小船交织的痕迹圈出了候鸟们安心的家园。
夏天,洞庭湖上高达三米的芦苇荡成了麋鹿们天然的遮阳伞,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把湖南湖北连成一片,误打误撞来到了洞庭湖,流水退去迷路了,发现这里水草丰盛,地域宽阔,干脆留在了这里,成了洞庭湖的新主人,今天生活在洞庭湖湿地的麋鹿已经壮大到190多只。冬季麋鹿们脱去鹿角好像还胖了不少,看来也有秋膘的习惯,其实对于平均体重300多斤的麋鹿来说,一个秋天增重30斤并不算多,但换上加绒的浅色冬毛,视觉上就大了1号,他们变成了洞庭湖最喜庆的吉祥物。
从这里开始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深了,孟浩然也仕途理想也被打上烙印
洞庭湖漫长的湖岸线并没有为人们准备好天然的观景台,所以在湖畔一座楼阁的出现,成了非同寻常的存在。岳阳楼建成于1800多年前,今天的人们最早大多是从语文课本中的岳阳楼记认识他,其实这篇文章的作者范仲淹从未来过岳阳,更没见过岳阳楼,岳阳楼记是他参照好友寄来的一张画作,看图完成,从此一座观湖小楼借诗文红遍大江南北,一份忧国忧民的天下胸怀,也江湖远走,传唱至今。孟浩然以一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作品,诗句“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足以表达自己的仕途理想。
长江、湖水、麋鹿、楼阁、墨客……一幅天然如画的景色恰到好处。旅游有的人讲究刺激,有的人讲究平静,洞庭湖春季生机盎然,夏季澎湃多情,秋季宁静和谐,到了冬天一片雪白。
它的美景,古人早有总结,清代《洞庭湖志》所载“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幕雪”以及日景、月影、云影、雪影、山影、塔影、帆影、渔影、鸥影、雁影等洞庭湖“十影”,而今我们旅游只管去寻找变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