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会选择性的伤害。
当我们与同事,朋友和陌生人发生争执时,总是能够压制住自己的脾气,而在面对亲人时,自己就像一个被点燃的火药桶。
一旦发起火来,不管不顾,乱发一气,事后回想,自己当时是痛快了一时,留下的却是对亲人深深的伤害。
玥玥哭着与我说和男友分手了,是男方先提出来的。
原因是因为男方嫌弃玥玥太能作了。
因为她总把在外面受到的委屈,都发泄在她男友身上。
仿佛他就是一个垃圾桶一般,专门供玥玥来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我问玥玥,为什么你不能收敛收敛自己的脾气,你对陌生人都能和颜悦色,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对你的身边人,好好待他。
玥玥悄悄的抹了一下眼角告诉我 “我其实特别的依赖他,我以为他爱我就会包容我一辈子的,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人心总伤也会死的。庆幸,他看过最好的我,也爱过最坏的我,是我对不住他”
人总是会几害相权取其轻,对与语言暴力的实施者来说胡闹是对其的一种依赖,是一种信任。
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我想被最亲的人,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也许不光会有痛还会有失望,失望过后便是绝望了吧。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爱的有恃无恐。
我有一个特殊的技能,就是能够分辨与你打电话的是朋友还是父母。
一般来说,看到来电提示,愣一会才会接听,并且回复只是简单的“恩、“知道了”“好了,挂了”等简短的句子一定是父母无疑了。
不知从时起我们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围着父母问东问西,取而代之的是冰冷冷的“怎么了,有什么事吗?”以及“行了,我知道了,别墨迹了。”
我想也许把抱怨与不满发泄在他们身上是世界上最廉价,也是最不需要付出代价的方式吧。
人其实都是欺软怕硬的,总是仗着包容就无限的触碰别人的底线,殊不知这底线也是不能无限的触碰,否则就像高压电一样,谁碰流血,
周国平先生曾说:“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种教养,我们要警惕本能,培养教养。
希望我们都能克服本能,提高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