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我要用长篇大论来代表我对它的喜欢。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创作背景:
李煜作为南唐的亡国之君,被宋太祖赵匡胤俘虏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这首词正是他在这种境遇下,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无奈的真实写照。
词中的“离愁”不仅指个人的离别之苦,更蕴含了对故国沦丧的悲痛。
上阕:写景绘境,暗藏孤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无言” 二字,既写出词人的沉默,更暗示了千言万语无从诉说的压抑;
“独上” 则点明其孤苦无依的处境。
西楼、残月(“月如钩”)本是寻常景物,却因 “独” 字染上凄凉色调 —— 残月如钩,既勾勒出秋夜的清冷,也似一把钩子,勾起词人内心的愁绪。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 常与孤寂相连(如 “梧桐更兼细雨”),“深院” 则暗示了词人被囚禁的境遇(李煜亡国后沦为阶下囚)。
“锁” 字用得极妙:既指深院将清秋景色 “锁” 住,更象征着词人的身心被孤独、悔恨与亡国之痛牢牢 “锁” 住,景与情浑然一体。
下阕:直抒胸臆,愁绪万千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以具象的动作写抽象的愁绪 ——“剪不断” 言愁之绵长,“理还乱” 言愁之纷繁。
这里的 “离愁” 不仅是离别之愁,更暗含对故国的思念、对往事的悔恨,以及身为阶下囚的无奈,多重情感交织,难以拆解。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结句避开具体的 “苦”“痛” 等字眼,而以 “别是一般滋味” 概括,将抽象的愁情转化为可感知的 “滋味”(似苦似涩,又似酸楚),留白之处更显愁绪的复杂与深沉,余味无穷。
这首词虽短,却字字泣血,既写出了个人的命运悲剧,也暗合了乱世中个体的渺小与无奈,因此能跨越时空,引发后人对 “愁” 的共鸣。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而且整首词很有画面感。↓↓↓
另外大家应该听过邓丽君唱过的歌 《独上西楼》。
这首歌是刘家昌作曲的,就是改编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收录于邓丽君1983年发行的古诗词专辑《淡淡幽情》。
歌曲特色:
1、古典与现代融合
邓丽君以清丽婉转的嗓音,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演绎得缠绵悱恻。
编曲上采用现代流行乐风格,辅以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营造出幽怨深沉的意境。
2、情感表达细腻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邓丽君用略带颤音的唱腔,将愁绪的纠结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尾音悠长,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3、文化传承与创新
《淡淡幽情》专辑是华语乐坛少有的以宋词入歌的经典之作,邓丽君的演绎让古典文学焕发新生。
李煜原词本写亡国之痛,而邓丽君的版本更偏向个人情感的孤独与哀愁,赋予了新的解读。
这首歌被视为邓丽君最具艺术性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她在音乐上的深厚造诣。
许多乐评人认为,她的演唱让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听众产生共鸣,成为华语流行音乐的瑰宝。
大家可以去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