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理财文章的人,只是擅长写文章,不见得擅长理财。

理财文章在开头会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接着会告诉我们如何理财?有哪些理财的手段可以采用。看完以后,发现好有道理,但是有一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感觉,为什么?原来主角不在场——钱。
理财文章把我们没有钱,归结于由于我们不使用理财手段,所以钱财才不来拜访我们。这种归因谬误,不仔细思考,真的很难发现。
没有钱的原因很多,也许是因为我们还年轻,仍需时间成长;也许是我们的时运不济;也许是我们不够努力;也许是我们花的太多;也许是我们太在意钱财,吝啬让我们显得很穷;也许我们太过贪婪,认为自己没钱;也许就正是因为不适当的、过度的理财让财富流失了。总之,没钱的原因因人不同而变的不同。

所以,首先不是打理钱财,是打理自己。搞清楚自己没钱的原因,再行动。
搞清楚自己的人生阶段。如果处在奋斗的人生阶段,有钱不是去想着如何去理财,从理财上去赚取多少财富,应该依然专注在人生的奋斗上,结果很可能是你的努力回馈的方式用的就是金钱。
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钱来了,我们可能抓不住。此话怎讲?就好像钓鱼,如果没有坚韧的鱼竿鱼线,即使有条大鱼上钩,我们可能都无法将其拉上岸边,更糟的是被其托人水中。
我们经常听到新闻,说是中500万的人,最后生活过得很糟。这也许是安慰没有中奖的人,但是现实有比中500万更幸运的事,就是遇到拆迁,最终可能会是上千万。这些钱会让很多人不用再奋斗,但是不用奋斗的人生,真的会很有趣吗?但如果希望过的有趣,有钱可能是不够的,还需要能体会有趣的智商和情商。
理财就像交朋友,不是我理他,他就会理我,只有彼此吸引,各自取到所需,友情才能建立起来。单方面的需要是得不到,你必须拿出自己可以用来交换的东西。看清楚自己身上有没有可以换取金钱的贵重物品,如果没有,那就尽快打造出可以换取更高财富的物品,比如:难得的才能、高贵的品质。
真的有钱了,才需要去理财。
这里有钱了是指有多余的钱。梭罗说:“多余的钱只能用来做多余的事”,理财有时真的是一件多余的事。在我们还只是将将满足基本所需时,首要的不是把钱拿去理财,而是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在没有能力赚取大钱时,最优策略就是学会省钱。
最近,一篇名为《为什么你的父母挣得比你少却存的比你多?》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这个现象,可以说是发生在每个人身边的真实案例。父母没有学过理财,没有读过多少篇理财文章,却在你需要用钱的时候,能拿出你想不到的数额。怎么来的?省出来的,省钱这种有效的理财方式,被许多理财理念不耻。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需要你通过消费获取利润。
八零九零后被引诱和灌输如何学会各种消费,有为了方面你消费的信用卡、白条、花呗,有为你消费找个理由的情人节,七夕节,光棍节,全社会让你感觉到,如果你不消费,可能是你的脑子有病。让我们忘记了生财之道,绝不能放弃节俭。没有多余节俭出来的钱,谈何理财,根本就是没有本钱。
所以先学会存钱,有了多余的钱,才能去理财。

理财文章还经常告诉我们,钱不够花需要理财。
别逗了,钱不够花,不是需要理财是需要多赚。每个月的结余只有几百,还得花精力去研究如何去理财,就好像是刚刚开始写作,就整天研究如何在诺贝尔文学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把时间都花在做梦上了,是浪费,先让自己有钱才是正事。
真正的理财,是先有钱,理财策略才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