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三)读书笔记 18 ④

溺爱是无知的爱。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在父母身边从来没听过听到过一个“不”字,都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到社会上之后,会发现社会和家庭有很大的出入,在社会上处处碰到“不”字。

所以在教育弟子上我有一种思想:我不让他在我身边受气,他到了社会上就要受伤、受害。相反,在我这里受过气,到了社会上就会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化解矛盾,化解怨对。

慈悲与博爱是修行人的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尽管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无我的慈悲和博爱,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是我们终生的追求。因为世间再也没有比慈悲和博爱更大的力量了。无论我们以什么方式展现自己,都离不开慈悲和博爱。

父母的思想无论是错误还是古板,都不是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他们是父母。作为子女,我们不能要求他们什么。只有这时候才能体现出我们做子女的孝。我们希望父母改变,实际上是我们不能接受父母。如果我们真的接受了父母,父母还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呢?如果我们转变了心态,就算父母生气、恼怒,我们也会觉得他们像花儿一样绽放着。

我们希望父母改变,是因为我们给他们制定了一个标准,塑造了一个形象,当他们的表现与这个标准有差距,不符合这个形象时,我们就烦恼了。如果我们换一种心态,无论父母展现的是什么样的面孔,我们都觉得好,都觉得美,我们也就没有烦恼了。

一个人要学会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成长的空间才会越来越大。为什么我们会碰到不如意的事呢?因为前世这堂功课我们就没有通过,所以今生继续来学习。如果今生这堂课还不过关,这个问题还会带到来世。所以今天我们遇到的任何一堂课功课,哪怕现在还通不过,作为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相信因果的人,我们也要说服自己:这是我今生的功课,如果突破不了,逃避了,将来这个问题还会继续困扰我。当你站在这个高度考虑问题时,也就没有我们要改变的人、要改变的事了。只有接受才能超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要为自己的人生立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你只有发心了,也就是立下了志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社会,为国...
    已未晓阅读 3,414评论 3 20
  • 作为人,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是道德底线。而学佛之人,就是遵规守法,遵从五戒十善。具体表现就是责任心。 道德底线与责任心...
    已未晓阅读 3,332评论 0 8
  • 夜莺2517阅读 127,782评论 1 9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12,717评论 28 53
  • 兔子虽然是枚小硕 但学校的硕士四人寝不够 就被分到了博士楼里 两人一间 在学校的最西边 靠山 兔子的室友身体不好 ...
    待业的兔子阅读 7,475评论 2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