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教C的孩子小X同学学点古诗文。布置了一回背诵作业,刚好赶上五一放假,C带着孩子到齐鲁大地转悠了一圈,孩子就没完成这个作业。又上了一回课,新的背诵作业又发了下来。周末,在W老师家里相遇,我追问了一下背诵作业的完成情况,C说完成了二分之一。我又叮嘱了一下孩子,并且强调,出门玩耽搁了一些时间已经不是理由了。
忽然想起了我自己教子的一件事。那一回,W老师有事,将周日的钢琴课串到周二。W问我时,我犹豫地说,小C同学有时间,但我那时有事,不能送他。W大惊道,“他已经五年级了,自己来就可以了,他不是自己也独自坐过公交车么?”“那,好吧。”我期期艾艾地说。
小C并没有独自去过W老师家呀,我还是担心。我把周二要独自上课的事情告诉了小C,小C痛快地答应了,我又说了说过横道的注意事项,小C点点头,就进屋子里玩去了。小C在屋子里玩着,忽然跑过来告诉我,“妈妈,我放学时在学校门口那一站坐14线,它到牡大那边就绕回来了,我就不用过大横道了。”“真的,妈妈没想到。”
又想起了某日一同等单位通勤车时,L讲的一件事,也是妈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星期天,L打算带上初中的儿子小L同学买换季的衣服,小L完全不听L妈的,母子二人因为颜色、样式、风格甚至厚薄处处分歧,最后还是按照小L的意思买了。已经隔了一夜了,早上L妈对我说时仍然有些气鼓鼓地,“那衣服那么薄,又瘦,这三月天,雪还没化净呢,穿上能不冷么?帽子也不带,嫌士气。感冒了怎么办?气死我了。”
第二天我上课时,小C把没背会的那一半也都流利地背了出来。前一半作业小X用了近一周,后一半作业小X用了不到一天。
那天下午四点多,我刚结束工作,W老师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临时有会,要比定好的时间晚半小时才能回家。小C没有手机,我通知不到他,估计这个时间小C已经到W老师家了。我担心小C会不知所措,急忙赶去W家。我到时,W家大门紧锁,门口却无小C,我原先讲好下班后去W家里接他回家。我又急匆匆往家奔,家门一开,一颗焦急的心立刻落地,小C在家里玩呢。“老师家里没人,我等了一会儿,没有人,就坐14线回来了。”
新衣服买回家,小L就换上了。这个三月着实很冷,但小L连一声咳嗽也没有。
C说,“我们就是五一时落多了。”C的潜台词是:所以背不过来了。而那天,C出门后,我与W老师交流了一下小X的作业问题。小X的钢琴作业完成的也不够,按小X的水平,他完成这些作业应该是游刃有余的。我们得出结论,C平时对小X的检查督促不够,没有让小X养成独立完成作业抓紧时间的学习习惯。
更早的时候,好象我们才跟着W上了三四回钢琴课的样子,W老师说过我,“你呀,你早该放手了,你管得太多了,我都替你着急!你就放手,你儿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那天早上,我劝L,“小L的年纪已经知道美了,一个中学生,再怎么挑,也出不格。你何必约束他这件事呢,又不是原则问题。”
C、我和L在教育孩子上面都犯了错误。
这些错误,当事人毫无察觉,而别人看得清清楚楚。
在养育孩子上面,家长们常常是这样犯了错误而不自知,或者是因不自知而出错。仔细想一想,家长的许多烦恼无奈甚至愁苦愤怒,都是始于不自知,又因不自知而一再重复。
不自知的时候越多,耽搁孩子的可能性就越大。
尽量地赶走不自知吧。用书当镜子,用人当镜子,时时照一照,让不自知让位置给自知。
(201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