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一篇论述富人思维的文章,大意如下:
从小一步步踏踏实实学习和努力的人不能一点点按部就班成为富人,这是目前的国情。因为以中国目前畸形的经济结构和大多数企业的利润构成,资产的泡沫程度要远远高于企业能为高素质人才支付的报酬。那么所谓的富人就不是靠技能获取一份高工资的人,而是会整合资源的人。但是面对所谓的成功的富人,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会不停的暗示你,别人的成功是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侥幸成功。这就是穷人和富人对于成功的态度区别。穷人认为成功由客观因素造就,富人认为成功由主观因素促成。
作者发文被质疑后又有了下面的文字,大意是:
一个什么也没有的人想成为富人,拥有超常的勇气和强大的驱动力(此即前文所述的主观因素)是一个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但是会极大的增加实现此结果的条件。也就是说,成为能够整合资源的富人的前提条件,就是没有什么充分的条件。
作为一个理解力十分有限的、逻辑思维差到家的家伙,我思考了很久才尽量用简洁的语句把文章意思表述出来,但愿没有曲解作者的意思。
这几年不停的看到关于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文章,多种角度都有,每种观点也都有自己的道理。我想人们之所以喜欢看这类文章,是因为每个人都追求成功和荣誉吧,这是人性。但是多年的求学经历和奋斗历程一点点模糊当初的期待,年纪越大越迷惑,时间越久越泄气,猛然间看看身边人要不混得风生水起要不安于现状,真的不得不叹口气嘲笑嘲笑当年少不更事的诳语。
我觉得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不能一刀切的说什么就是富有什么就是贫穷。对于马爸爸来说,我这样每个月拿两三千块钱工资的人就是赤裸裸的穷人;但是对于我农村的亲戚来说,我能有固定收入负担得起房贷旱涝保收无忧无愁,就算成功的人。所以成功、富有,还是得站在每个人的坐标轴上去考虑。
每个人成长的经历不同,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结构不同,对于所谓的富人思维的关注点、理解力和接受度也不同。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每个成功者的成功都是不可能被复制的,这是只属于他本人的路径。我深以为然。
对成功者,我们可以仰视,可以崇拜,可以多方面的学习,但是自己的路必须自己走,自己的选择必须自己做,自己的成功也必然与他不同。
我很赞同上面文章的作者后续的表态,每一次成功,所有的准备条件都只是一个条件而已,能不能达成所期待的意愿,有太多的因素影响。我们不能在每个分析成功者思维或路径的文章下面,都呼叫着说都这样那样去做了也没看到一定成功呢。
成功,变成富人,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何况每种成功背后,客观因素和主观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客观因素和主观条件又因为人与人的不同,天然的存在着差异。
写到这儿,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对于武则天的评价——人生之路但凡有一点点差池,她都不会成为武则天。
看似和以上的表述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每一种成功,但凡期间有一点差异,都不可能是今天展现出来的成功。
所以,对于论述的有道理的“富人思维”,旁观者能做的,就是认认真真的看,仔仔细细的思考,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修正自己的能力和思想,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去创造自己的成功。
2
这段时间我突然有这样的感慨: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喜欢谈论有趣的游戏,好看的文具和书、电影,开始三句话离不开工资、钱、房子、投资。从什么时候开始,收入的多寡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第一标准,而不关注诚实、善良、勤快、踏实这样的品格。
想起来读书的时候,老师在黑板报上写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就像是恍如隔世,越长大越发现,这个世界分辨事物的标准变得如此简单。卖的贵的就是好东西,嫁个有钱人就是幸福,拥有几套房产就是成功。
我们的生活,甚至人生,都好像明码标价一样在社会中高高低低的被衡量。好像没有人会认真的在乎,我的心,已经变成什么样,我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变成什么样。我们在追逐成功富有的过程中,一点点遗忘掉曾经的纯真和美好。
现在的四周,很吵,充斥着各种发动机和智能设备发出的声音;现在的天,灰蒙蒙,已经看不到大朵大朵的白云和傍晚的火烧云;现在的城市,被高楼笼罩,乡村,被集体住房取代,小时候清澈潺潺的溪水没有了,一群群追逐打闹的孩子也没有了,树荫下沉默打盹的老人倒是一直没变。
也许是生活的环境和以前完全不同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思想和需求也跟着变了。人们的素质大大的提高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却越来越深了。
可是不管世界怎么变,我仍然希望在人群中看到微笑和友善,在相处中发现真诚和善良。我希望在社会的普遍评价标准中,除了工作好能挣钱,还有许多朴实的优点;我希望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止想做一个富人,更想做一个好人。
3
说起富有和贫穷,就会联想起另一个概念,就是幸福不幸福。富人就一定幸福吗,穷人必然不幸吗?论断不能这么极端吧。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些家庭条件很不错但过得并不开心的人,也见到很多收入普通的家庭洋溢着幸福氛围。所以幸福不幸福,也是看个人的感受,虽然感受这个东西貌似容易转瞬即逝。
我承认,金钱更多一些,生活的压力会小一些,幸福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但是如果现时的情况很难改善,或者说改善的过程稍微长一点,难道就一直生活在不甘和抱怨里吗?
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成功的渴求一度非常影响我的幸福感受。后来发现我虽然一步步在往上走,但是幸福感并没有跟着一步步提升,好像欲望实现一个下一个就摆在眼前,前方永远有你需要追赶的差距。这种感受促使我思考,让我一点点把眼光从主观的强调金钱的多寡,逐步转移到客观的分析现状、关注能力和转变思维上。
如果你能接受身边的一切,并且承认这一切都是自己一点点所作所为得来的,与任何人无关,还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不甘和抱怨吗。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好好剖析自己为什么这些年只得来这些东西。
仰赖这个结论,我现在基本上不说抱怨的话了,哪怕是一句轻声的感叹,都觉得没有意义。
经常看到朋友群里,年轻人喜欢接龙似的开玩笑,说工资多么多么低,日子多么多么没法过了、、、可是他们照样每天晒笑脸晒美食晒旅行,照样买车买房生二胎。也许他们背后有父母有家族的支持,也许他们是热衷于抱团取暖,没事动动嘴皮子消磨消磨时间。
他们说那些话真的只是说说而已,但是我的那些想法却不是随便想想而已。如果思想只停留在扯布蔽目的阶段,也不用抱怨生活多么不堪了,因为你压根不会行动起来去改变。
当年我看连岳的文章,对“知行合一”这个词记忆犹深。
“我爱问连岳”的专栏,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寻找答案,连岳的建议虽然各不相同但是本质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不要光说要去做。我记得他这样写过,他只说自己相信的话,只说自己做得到的事,知行合一是解决世界上大部分难题的良药。
当时看文章没觉得什么,时间越久越发现知行合一简直是世界上最难的一件事。心思和行动要统一,想什么就那样说想什么就那样做,语言和动作要一致,这简直就是极高的道德要求。
不信可以想一想,自己或身边人是否已经习惯了顺口说不痛不痒的话,习惯了没事抱怨两句,甚至谎话一连串,比如——你到哪里了?哦还有十分钟就到,其实你还没出门、、、
也是在这个问题的追索下,我发现幸福不幸福真不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你看到别人很幸福,其实他烦恼一大堆;你跟别人说自己很幸福,其实压力非常大;你听别人天天说烦死了,其实他日子过的优哉游哉;你跟别人说穷死了,其实刚刚付了二套房的首付、、、
不知道是世界变了,还是我没学会适应,我记得连岳说的那句话,也一直尽量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很多时候,我宁愿沉默,也不说假话,宁愿不合群,也不抱怨。
我希望自己成为富人,是通过踏踏实实孜孜不倦的努力和积累得到的;我希望自己不遗忘最初的美好,在生活旅程中坚持真我本我;我希望自己追求的幸福,是真正刻在心里写在脸上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