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每年的4月底5月初,整个海参主产区池塘都会出现大面积的吐肠(排脏)现象,尤其是2014、2015、2016、2017年更为普遍,有的圈损失几百斤甚至更多,轻者导致海参回礁,影响生长,重者影响海参夏眠。
海参在受到损伤、遭遇敌害、过度拥挤、水质污染、水温剧变、缺氧等强烈应激时,身体强烈收缩,泄殖腔破裂,把部分或全部内脏包括消化道、呼吸树,甚至生殖腺,从肛门排出体外,这种情况习惯上称为排脏(吐肠)。
一
海参排脏的主要症状
海参受到强烈应激后消化道、呼吸树、性腺排出体外,黄肠,肠道病变,呼吸器官病变,肠道基本无食物,多数在参圈池边的海参排脏较多,少量在圈中,东西走向的圈较多,南北走向少,大小海参都有,甚至7-8两的海参也发生,发生吐肠基本发生在凌晨后到上午,严重者不论什么时间都发病。排脏后海参僵硬,回礁,不出礁,少部分出现化皮。
二
海参出现排脏的主要原因
1、气候不稳定是排脏的主要原因
近4年海参排脏都是主要发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这段时间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导致水质不稳定是海参出现大面积排脏的主要原因。下图是近2年这一时期的日温差变化,图中12天中2014年温差值大于等于9℃的占了8天,2015年大于等于9℃的占了9天。
池塘水温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温差大,我们测量一个海参池塘早晨6点水温12℃,9点水温17℃,只这5℃的温差,观察海参摄食明显下降,本来8-18℃是海参摄食生长旺盛的水温,但温差大即使是适宜摄食的水温海参摄食状态也会明显下降。
除了气温剧变是海参排脏的主要原因,以下原因也可以直接引起海参排脏或加重病情。
2、水母
水母这两年的严重泛滥,表明海水富营养化严重,水母耐低氧能力强,恶劣的水环境也能生存,水母聚集的地方海参吐肠严重,尤其是北坡海参密度大,一方面可能水母释放毒素,另一方面也加重局部缺氧,海参会出现“刺秃”,收缩排脏。水母只要大量出现,吐肠概率大大增加。
3、缺氧
缺氧可以导致海参吐肠,缺氧后海参上礁、趴边、体瘦,触手摇摆。水体pH偏低,溶解氧低于5.5毫克/升,海参各方面能力下降,在溶解氧4毫克/升以下存在仰翻、落滩现象。缺氧严重者再加上水母等不利因素,吐肠更严重。
4、气泡病
温度回升,藻类迅速繁殖,气体过饱和,加之温差变化大,气体饱和度变化大,导致气泡病的发生,部分海参呼吸树、肠道明显可见气泡,导致海参摄食减少,影响了海参生长,免疫力下降。
5、拟唇后口虫
拟唇后口虫是后口虫属的一种纤毛虫,由于昼夜温差大,纤毛虫大量繁殖,该虫寄生于海参呼吸树,在呼吸树囊膜内外均有大量虫体寄生。寄生虫的头部能钻入呼吸树组织内,造成组织损伤和溃烂,并导致海参排脏,排脏后丧失摄食能力,参体消瘦,活力减弱,容易继发性感染其它病原。
另外其它应激因素如大换水或大排大进水、杀鱼、杀草、杀虫、水浅处水温变化大,光照强烈,蜾蠃蜚、挠足类、枝角类繁殖旺盛,很多粘在海参体表,海参肠炎等也可以引起海参应激排脏或加重病情。
三
海参排脏的预防和处理
1、在原有水位基础上提高水深10-20公分,减少水温变化,稳定水质;
2、勤改底,减少耗氧物质,尤其是黄管菜、绿管菜多且腐烂、喂料、老圈等底质恶化的圈;
3、使用“激活”或“营养快线”增强海参体质,增强免疫力,提高海参应对各种外源刺激的能力;
4、经常投喂“利苗多”、“利饵多”,补充有益菌群,提高海参消化吸收率;
5、根据每个池塘的具体情况,针对性解决排脏的主要原因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