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准备毕业那会,每次学校有企业宣讲会,都如饥似渴地去听,看到有人拿到了大企业的Offer,无比羡慕,那代表着一种荣誉,能进入到大企业工作,社会地位高,收入高,发展前景好,哪怕进去当一颗螺丝钉,能接受大企业的培训,与优秀人才为伴,简直是我当时的择业目标。
那时我的想法很朴素,找个好工作,好好干,升职加薪,有机会再自己创业。你也是这样想的吗?
可是最近几年,整个大环境好像不一样了,突然冒出很多个性鲜明的网红,咪蒙,连岳,李叫兽,萧秋水,剽悍一只猫,彭小六,凯叔等等一个又一个的IP,他们是一个公司吗?好像不是,他们只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却走进了公众的视线,被人们所关注。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被洗牌,有些大公司,明明非常风光,却说没有就没有,譬如诺基亚,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爸爸妈妈那一辈,在一个公司里干到退休,觉得非常棒,他们最爱说“铁饭碗”,在他们看来,在大公司里工作,就相当于找到一个铁饭碗。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得警觉了,滴滴、京东裁员的新闻了解一下?
罗振宇的跨年演讲里提到百岁人生,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百岁人生真的不再是梦想,那意味着什么?如果按照现在的退休年龄,我们在工作的那些年中得更加拼命准备养老金,因为我们的退休生活变长了,需要更多钱;如果延迟退休,我们得多工作十几二十年,那我们那时能做些什么?容易找到工作吗?但是你又知道吗,我们将来平均工作要达到40-50年,而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7年。哪怕你想在一家企业长期服务,企业也不一定能长期存在,那时候你又该怎么办?
以前大建设时期,倡导板砖精神,我们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社会发展带来需求层次升级,城市居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我们择业,不只要带来金钱,更要带来乐趣 、价值和自由。以前是“我以工作为中心”,现在变成“工作以我为中心”,还记得前两年那封刷爆朋友圈的辞职信吗: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数据表明,95后最向往的新兴职业,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主播/网红,声优和化妆师,都是他们感兴趣想做,而非求稳定要做的职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进入下半场,创业进入3.0时代。各个大平台越来越完善,创业成本也越来越低,个人创业已不再是难事。前几年的互联网创业,注重技术,现在技术已经准备好了,创业的选择转向了“重服务”方面。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 的联合研究发现,有4类职业难以被科技进步所取代:1)高端技术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程序员、生物科技等;2)复杂模式判断者:需要强大的思维逻辑和模糊情景判断能力,例如政治家、企业管理者、投资人等;3)创意工作者:为追求趣味、发掘人类爱好而创作,例如艺术家、音乐家、导演、作家、演员;4)人际服务者:通过深度的人与人互动的服务来工作,例如高端服务业、高端手工业、厨师、心理咨询师等。你想成为哪一类?
《哈佛商业评论》说:新经济的单位不是企业,而是个体。不管是上班、自由职业还是创业,所有希望快速成长、超越别人、一路领跑的人,都可以成为个体,做自己的CEO。那是不是只要更努力地工作、更坚定地相信自己、更积极地改变,就能崛起?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职场加剧了两极分化,少部分人获得巨大影响力和资源而迅速崛起,而更多的人会被服务得越来越懒,成为平庸的跟随者。个体崛起的时代,其实是一部分“超级个体”崛起,和一大群普通个体追随的时代。
个体时代已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