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比他更懂铁轨,37年写下5000首诗,出版六本书

夜深了。福建沙县的夜静谧而温暖。鹰厦铁路线上,行进中的火车碾过铁轨,哐当哐当的声音久久徘徊。马兆印推开窗,目送火车渐行渐远,转身回到书桌,挥笔疾书:“火车成了一个惊叹号,尾部的信号/ 一闪一闪,就像此时我的心跳”。

把火车比做惊叹号,把信号比作心跳,这是诗人的独创,不由得让人击节赞叹:原来诗歌如此美丽,如此动人!

沙县,闽西北的一座小城,因小吃而闻名。马兆印的家就在铁路边,静默无言的铁轨、轰隆隆驶过的火车,带给他无数诗意与灵感。37年来,马兆印写下5000余首诗歌,出版了五本诗集、一本随笔集。

01 舒婷的一本诗集让他成为诗歌“发烧友”

马兆印祖籍山东梁山,在沙县出生、长大。他最初想当一名火车司机,驾驭钢铁长龙,走遍大江南北,饱览壮丽山河。1984年,19岁的马兆印,阴差阳错成为一名普通线路工。

参加工作不久,马兆印到沙县高桥镇找朋友玩儿。在当地供销社里看到了一本诗集:朦胧诗派领军人舒婷的《双桅船》。

这本诗集像一只大手,把20岁马兆印的心门徐徐推开,犹如夏日里一股清新的风、一场清凉的雨,让他通体舒畅。

“原来这就是诗歌,原来诗歌是这样写的!”那个瞬间,马兆印爱上了诗歌。他浑然忘我地朗诵起来,读得如痴如醉。

没有丁点儿基础,不懂任何技巧,马兆印边阅读、边学习、边创作。这样的阅读是海量的,如鲸吞鱼虾。时隔37年,小马已经成了老马,菜鸟蜕变为诗坛的“腕儿”,他的书桌、床上仍然堆满了书。

海量阅读,让马兆印拥有了一流的语感。当灵感划过夜空,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词语安排妥当。

1986年,马兆印的处女作《相信我》,在大型文学月刊《飞天》上发表。马兆印狂喜,他捧起样刊,深呼吸,哇!油墨特有的清香沁入心脾,这是诗的呼吸,这是诗的味道,这是世上最美妙的感觉。从此,闻油墨清香成为他的嗜好。从此,他心甘情愿,用才华与激情喂养诗歌。

02 喝酒硬碰硬,就找马兆印

福建诗坛拥有闽南、闽东、三明等几大版块,这其中以三明版块最为活跃。众声喧哗,三明诗群却像极了溶洞里的瀑布,奔放而不外露;这里的诗人,犹如行走的骆驼,不张扬、不浮躁,只要有一滴水,哪怕是最后一滴泪,也要化成诗行。

2000年,互联网兴起,马兆印纵身跃入更宽广的诗歌海洋,很快就凭借熊熊燃烧的激情、稍显稚嫩但独具特色的诗作,得到这个特殊族群的认可与接纳。

马兆印有好酒量。在一次笔会中,640毫升一壶的扎啤,他在88秒钟内连喝八壶,举座震惊。“喝酒硬碰硬,就找马兆印”,这句话在诗坛不胫而走。

比好酒量更受大家喜爱的,是马兆印的诗。每当他的新诗出炉,诗友们都如外科医生般,逐字逐句,拆解、分析。这样的分析不留情面,毫无顾忌,有时甚至引发面红耳赤的争吵。争吵、修改过后,诗句出落得更加漂亮,诗人们又为之集体狂欢。老马爱死了这帮诗味相投的人。

诗歌国度里,一次次淬火与锤炼,让马兆印的创作渐入佳境,直至巅峰。

大卫•马梅在其《导演功课》中写道:“艺术家的任务是把最简单的技术学得完美,而不是去学太多的技术。如此才可以使困难的事变得容易,容易的事变成习惯,习惯的事因此可以变得更加美妙!”

马兆印学习技巧,但并不刻意运用技巧,甚至有意识远离炫技。他追求直白、喜欢白描,他的诗句虽然写得简单,但却打动人心。

在诗歌的海洋,马兆印如鱼得水。他可以酣畅淋漓、整组整组地写诗,这很像他擅饮不醉。

他曾在15分钟内写下《时光书》,获得天津某原创诗歌论坛第二名;也曾彻夜不眠写下九首诗,全数在《诗歌月刊》发表;更曾经66天写下99首情诗,让他赢得“情诗王子”的绰号。

03 铁路就是他的高粱地、他的地坛

正如莫言、史铁生一样,马兆印的高粱地、地坛,就是铁路。

这块由钢轨、路肩、火车和信号灯组成的平凡世界,生活着马兆印和他的兄弟姐妹们。红高粱般淳朴的铁路人、行进中发生着巨变的铁路,给了马兆印取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我深深地爱着铁路,以及这些兄弟姐妹。感谢诗歌,让我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并讴歌我热爱的铁路、我热爱的生活!”老马曾经深情告白。

每天从铁路上劳作回来,老马最喜欢和工友们围坐在一起,喝几杯小酒,吹一阵牛皮,然后开始另一种劳作:阅读、写作。

老马对“铁”始终怀着崇高敬意:“在铁路上写作/和铁路紧密团结在一起”。他笔管中奔涌着铁的血液、流淌着铁的汗汁、散发着铁的温度。他为铁路人的艰辛与奉献,点了一个又一个赞,喝了一声又一声彩,吼了一嗓子又一嗓子,如汽笛般悠远、嘹亮。

马兆印的诗,就这样热情地讴歌着平凡铁路人。这些工友打动了他,也打动了很多铁路人。因此,诗人“常满含敬畏的赞美:铁路啊/属铁的品质养育多少铁路人”。

马兆印的目光,还投向那些并不起眼的事物。在他眼里,普通如路肩、钢轨,都充满诗意,有着鲜活的生命。他们同呼吸、共依偎:

风贴着钢轨舞蹈/时不时/俯下柔软的身子与铁路窃窃私语/坐在铁路旁/我们等火车驶过/就听见清脆的汽笛如水一样/覆盖我们的日常生活。

枕木,在大多数人眼中,毫无美感,可对于马兆印却不然。他觉得,一节节枕木,就像是琴键。在火车的弹奏下,就是跳动着的音乐节拍。他在《音乐与铁路》里深情款款地写道:

我面对的鹰厦铁路/音乐铺开一排排枕木的琴键/用钢轨的骨骼连接南北/汽笛的诱惑让阳光与女儿/破门而入/贴近我的生活……

04 雨夜,打着手电筒,他在烟盒上写下了最满意的作品

37年来,马兆印白天在铁路上劳作,晚上在书桌前写诗。

37年笔耕不辍,写诗无数,马兆印最满意的作品是即兴写在烟盒上的《有一种铁》。

2010年夏季,暴雨侵袭,山体滑坡,鹰厦线成段钢轨悬空,龙江车站被泥石流推移了三米,钢铁大动脉被迫封锁。

分秒必争、热火朝天的抢险,一次次撞击着诗人的心灵,一首首诗歌如泉水般汩汩而出。

在《十九点》里,他心疼又敬佩地写道:抢险的队伍里/流着汗水和血泡的男人/挥手甩掉灾难的耻笑/他用箩筐抬走伤痕/用肩上的勒印记录分秒/用一双胶鞋解放泥浆/用嘴唇的裂缝吸干铁路上空的水。

抢险鏖战正酣。有一天,马兆印下晚班归来,抢险现场的一幕震撼了他:刚刚结束抢险任务的铁路人,或倚靠、蹲坐在树旁,或坐在箩筐、扁担上,睡着了,有的手里还攥着水壶、包子、矿泉水等,布满泥浆的衣物、疲惫至极的脸庞、千奇百怪的睡姿,让老马的内心沸腾了。

雨淅淅沥沥地下,夜色越来越深,老马掏出手电筒和笔,蹲下来,把膝盖当书桌,在烟盒上奋笔疾书,写下了《有一种铁》:

铁就一脸锈色,

它们从泥浆里站起

和沙包片石团结起来

让一面面红旗摇响,

让震天的号角

重新擦亮金属的骨骼

铁就是铁,在水深火热的夏天

输送铁的品质

正是这首铁味十足、颇具张力的诗,让中央电视台发现了马兆印,选定了马兆印。他作为唯一一名铁路诗人登上央视,在《工人诗篇》五一特别节目中,深情朗诵自己的诗作。

如一块铁,经过37年的锻打、淬火,马兆印的诗歌散发出了金属般的光泽。

05 爱着,被爱着,写诗让他成为人生的赢家

爱,是诗人心灵深处的泉眼。

马兆印是幸运的。他爱着,也被爱着。

夫人杨玉琴全力支持丈夫写诗。结婚二十多年,她几乎没买过“像回事儿”的化妆品,穿得衣服大多是地摊儿上淘来的。但马兆印买书、出书、参加笔会、招待诗友,她却从没皱过眉、也从没说过半个不字。

老马好酒,却经常忘记带钱。喝高后,舌头打着结求援:“老婆,快来‘捞’我!”酒醉的老马一次次被夫人捞回家,成为诗友和工友们的佳话。

写诗、喝酒;爱着、被爱着。如果转轮一直这样转,老马赢定了,他必将是人生的赢家。但转轮也有过停滞:

2006年,母亲驾鹤西去;

2013年,父亲撒手人寰。

双亲离世,对马兆印是沉重的打击。记得母亲逝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他写完缅怀母亲的诗,突然悲从中来,泪水如决堤般疯涌。

哭了多久不知道,反正把最后一滴眼泪流尽才停止;哭得多厉害不知道,反正邻居忐忑地敲了好几次门,老马都浑然不知。

亲人的离去,阅历的增长,让马兆印更加沉稳与内敛,也更加懂得了去爱别人。他要“散尽所有家财,广结天下诗友!”

老马对诗友的爱在圈子里传为佳话。只要有诗友来到沙县,老马必定全家总动员,掏心掏肺掏腰包,热情接待。某纯文学期刊对三明诗群做了全面梳理与展现,马兆印立刻在微信圈里放话:“不管哪个刊物,只要整体推出三明诗群的作品,来沙县,老马做东,不醉不归!”

每当三明诗群涌现出好苗子,他总是不遗余力、热情似火地为之写诗评,在诗友圈里推荐。

马兆印需要铁轨,如冬夜需要炭,如饥者需要粮食;他最懂铁轨,如海边的人精准了解潮汐,如情侣能感知对方的心跳。因为:

我的身体也有一块不生锈的铁

在鹰厦线山水间,与铁谈笑风生

每次经过铁,我们都要深情俯视

铁不说话,只用铮亮的眼回望……

在我们眼里,钢轨就是一条路

全身闪着金属的光芒

灵魂也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544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3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764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193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1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82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63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17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29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43评论 2 3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22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5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19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5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29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4评论 2 35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