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有许多这样的模糊边界的场景:
第一陈俊生跟新婚的罗子君说:别工作了,我养你。一句话便让罗子君回家做了全职主妇。即便是离婚后,陈俊生还试图“安排”罗子君的工作与生活方式:找一个不累、稳定、离家近的工作,安心把儿子抚养长大。
第二在老金追求罗子君期间,他一方面极尽所能取悦罗子君,却又不自觉地试图控制罗子君。他要求罗子君换下昂贵的衣服,穿普通衣衫去见自己的朋友。
第三剧中陈俊生的父亲,他要求陈俊生不许离婚,引发一贯逆来顺受的陈俊生的反抗。他不仅认为自己对儿子的人生具有干预权,还认为对于哪怕是离了婚的前儿媳罗子君,也有干预权。他还通过指责等带有强烈不满的情绪表达,试图控制罗子君对孙子的抚养和管教方式。
第四罗子君的母亲她认为自己和女儿是一体的,所以女儿的事就是她的事,女儿的婚姻问题就是她的问题,甚至于女儿的婚姻对象陈俊生,也在她“管理的边界”之内。所以,女婿婚外情要离婚,她首先是不允许。进而,她大闹女婿公司,掌掴女婿的婚外情对象。
第五罗子君母亲爱上了海外老华侨崔宝剑,结果老华侨的儿子却认为女方是图房子图钱,坚决反对他们在一起,让这对老年恋人愁苦顿足。儿子认为自己完全有权干预父亲的婚姻,父亲以及罗子君的妈,也完全没意识到这本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事务,并不应由谁的子女来决定。
第六罗子君的妹妹罗子群,经济拮据,隔三差五便向姐夫陈俊生伸手要钱,陈俊生已经习惯性地见面就掏钱包,哪怕是在离婚之后。因为觉得是“家人”,罗子群不认为自己的行为越界,陈俊生也认为这“理所应当”。
第七罗子君最初不愿离婚,唐晶也认为离婚对于赋闲在家多年的罗子君将是场灾难,便不顾她婚姻事实上已千疮百孔的事实,去要挟陈俊生:我不许你离婚。为打击报复坚持要离婚的陈俊生,她甚至动用手段逼得陈俊生婚外情对象凌玲差点下岗。
在这些事例中,第一二个属于男女朋友或者夫妻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清的;第三四个案例属于长辈对晚辈横加干涉的;第五个属于晚辈对长辈强行干涉的;第六个属于兄弟姐妹界限模糊的;第七个属于朋友之间界限模糊不清的。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生活的日常?
旧式的夫妻关系,女性是男性的附属,个人边界几乎是全面退让和消弭;
亲密关系里,边界问题的处理也很难到位,一般人觉得既然要做男女朋友,那么你的就是我的,不分彼此才是真的爱情。
同样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如此,在父辈眼里,孩子就得听他们的,所以一切不合乎他们逻辑思维的就是不正确的。等父辈老了,在孩子眼中,长辈的生活就必须由他们去操作。
朋友之间的边界不清,很多时候会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
所以在我们中国式关系里几乎处处都存在着边界模糊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很多关系处理起来特别困难的原因,也使得关系当事人倍感痛苦和焦灼。
所以如果能在生活诸类关系中存在一些边界感,事情处理起来会简单一些。
在国外,爷爷奶奶要想带孙子出去玩,可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征得孩子父母和孩子的同意。
这就表明他们各自的边界感很强,孙子是孩子父母的,在他没有成人之前他的事情父母有决定权,要想带孙子出去得首先征得他父母的同意和许可。
个人边界在西方是非常受重视的概念,个体普遍都有很强的个人边界意识:自己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独立于父母子女、亲人朋友、同事熟人等所有他者。
所以,我对我自己负责,我不需要你对我负责,我也不对你负责。
一切都建立在清晰个人边界意识的基础上。
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夫妻之间的关系没有边界,妻子或者丈夫的言行举止都没有完全自主决定权,另一方可以随时参与,甚至做决断。
父母或者子女的关系也是如此,子女小的时候父母可以不顾子女的感受随意干涉他们的生活,而当父母老了,子女反过来也要干涉子女的生活。
朋友同事之间,很多人为了维系这种熟人间的亲近感,也就不自觉地放弃或者模糊了熟人间的边界,而这种边界不清,很多时候会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
当下中国在“个人边界”问题上的乱象和冲突,当然可以理解,但我的确觉得更为清晰的个人边界、公私边界会更值得推崇。
个人边界和界限感,其实是我们生而为人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命题。
往轻里说,是我们待人接物的素质、礼貌和教养;严肃里说,它是基础的三观问题。
每个人生来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并且,只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培养个人的清晰边界感,是实现独立的第一步。你依赖不了别人,也不该把个体的决策权出让,这才有对自己的真正尊重,才算是真正独立承担起自己的人生。
只有你尊重、珍惜自我的个人边界,也才能真正尊重他人的边界与私权,不去侵犯他人私域。不论是父母子女、夫妻恋人,还是亲朋好友。
这才是更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观。